国学导航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六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根品第二之四

  如是已說不相應行前言生相生所生時非離所餘因緣和合.此中何法說爲因緣.

  且因六種何等爲六。頌曰.

  能作及俱有 同類與相應 遍行幷異熟. 許因唯六種。

  論曰.因有六種.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類因.四相應因.五遍行因.六異熟因.對法

  諸師許因唯有如是六種。且初能作因相云何。頌曰.

  除自餘能作。

  論曰.一切有爲.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爲能作因.由彼生時無障住故.雖餘因性亦能

  ********************

  作因.然能作因更無别稱.如色處等總卽别名。豈不未知諸漏當起.由已知故諸漏

  不生.智於漏生能爲障礙.日光能障現覩衆星.如何有爲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爲能

  作因。應知此生時彼皆無障住.故彼於此是能作因。若於此生彼能爲障而不爲障

  可立爲因.譬如國人以其國主不爲損害.咸作是言我因國主而得安樂.若於此生

  彼無障用設不爲障何得爲因.且如涅槃及不生法普於一切有爲生中那落迦等

  有情相續.於無色界諸藴生中有如非有無能障用。雖無障用而亦爲因.如無力國

  王亦得如前說.此卽通說諸能作因.就勝爲言非無生力.如眼色等於眼識等生.飲

  食於身種等於[一]芽等。有作是難.若一切法無障住故皆能作因.何緣諸法非皆頓起.

  一殺生時何緣一切非如殺者皆成殺業。此難不然.但由無障許一切法爲能作因.

  非由於生有親作力。有餘師說.諸能作因皆於果生有能作力。且涅槃等於眼識生

  云何名爲有能作力。意識緣彼爲境而生或善或惡.因此意識後時眼識次第得生.

  注:

  [一]原刻作身.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展轉因故彼涅槃等於眼識生有能作力.如是餘法由此方隅展轉應知有能生力。

  如是已說能作因相.第二俱有因相云何。頌曰.

  俱有互爲果. 如大相所相 心於心隨轉。

  論曰.若法更互爲士用果.彼法更互爲俱有因。其相云[一]何。如四大種更互相望爲俱

  有因。如是諸相與所相法心與心隨轉亦更互爲因。是則俱有因由互爲果徧攝有

  爲法如其所應。法與隨相非互爲果然法與隨相爲俱有因非隨相於法此中應辯。

  何等名爲心隨轉法。頌曰.

  心所二律儀 彼及心諸相. 是心隨轉法。

  論曰.一切所有心相應法靜慮無漏二種律儀.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皆謂心隨

  轉法。如何此法名心隨轉。頌曰.

  由時果善等。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如大相所相二句.

  ********************

  論曰.略說由時果等善等.故說此法名心隨轉。且由時者.謂此與心一生住滅及墮

  一世。由果等者.謂此與心一果異熟及一等流。應知此中前一後一顯俱顯共其義

  不同。由善等者.謂此與心同善不善無記性故。由此十因名心隨轉。此中心王極少

  猶與五十八法爲俱有因.謂十大地法.彼四十本相心.八本隨相.名五十八法.五十

  八中.除心四隨相.餘五十四爲心俱有因。有說爲心因唯十四法.謂十大地法.幷心

  本相。此說非善.所以者何.違品類足論所說故.如彼論言.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爲因

  非與有身見爲因.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汙苦諦.或有苦

  諦以有身見爲因亦與有身見爲因.卽所除法.有餘師不誦及彼相應法.迦濕彌羅

  國毗婆沙師言彼文必應作如是誦.或應準義知說有餘。諸由俱有因故成因彼必

  俱有.或有俱有非由俱有因故成因.謂諸隨相各於本法.此諸隨相各互相對隨心

  轉法隨相於心.此諸隨相展轉相對.一切俱生有對造色展轉相對.少分俱生無對

  ********************

  造色展轉相對.一切俱生造色大種展轉相對.一切俱生得與所得展轉相對.如是

  等諸法雖名俱有而非由俱有因故成因.非一果異熟及一等流故.得與所得非定

  俱行或前或後或俱生故。如是一切理且可然.而諸世間種等芽等極成因果相生

  事中未見如斯同時因果.故今應說云何俱起諸法聚中有因果義。豈不現見燈焰

  燈明.[一]芽影同時亦爲因果。此應詳辯爲卽燈焰與明爲因.爲由前生因緣和合焰明

  俱起.餘物障光明而有影現.如何說此影用芽爲因。理不應然.隨有無故.善因明者

  說因果相言.若此有無彼隨有無者.此定爲因彼定爲果.俱有法中一有一切有.一

  無一切無.理成因果。俱起因果理且可然.如何可言互爲因果。卽由前說.此亦無違。

  若爾如前所說造色互不相離應互爲因.如是造色與諸大種心隨相等與心等法

  皆不相離應互爲因.若謂如三杖互相依住如是俱有法因果義成.此應思惟.如是

  三杖爲由俱起相依力住.爲由前生因緣合力令彼三杖俱起住耶.又於彼中亦有

  注:

  [一]原刻作互.今衣麗刻及藏本改.次文芽字同.

  ********************

  别物繩鉤地等連持令住。此亦有餘同類因等.是故俱有因義得成。如是已說俱有

  因相.第三同類因相云何。頌曰.

  同類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 道展轉九地. 唯等勝爲果.

  加行生亦然. 聞思所成等。

  論曰.同類因者.謂相似法與相似法爲同類因.謂善五藴與善五藴展轉相望爲同

  類因.染汙與染汙無記與無記五藴相望應知亦爾。有餘師說.淨無記藴.五是色果.

  四非色因.有餘師說.五是四果.色非四因。有餘師說.色與四藴相望.展轉皆不爲因。

  又一身中羯刺藍位能與十位爲同類因.頞部曇等九位一一皆除前位與餘爲因.

  若對餘身同類十位一一皆與十位爲因.由此方隅外麥稻等自類自類應廣思擇.

  若不許色爲色同類因.彼執便違本論文所說故.本論說過去大種未來大種因增

  上等。爲諸相似於相似法皆可得說爲同類因。不爾。云何。自部自地.唯與自部自地

  ********************

  爲因.是故說言自部自地.部謂五部.卽見苦所斷乃至修所斷.地謂九地.卽欲界爲

  一.靜慮無色八.此中見苦所斷法還與見苦所斷爲同類因非餘.如是乃至修所斷

  還與修所斷法爲同類因非餘.於中一一若欲界地還與欲界爲同類因.初靜慮地

  與初靜慮爲同類因.乃至有頂與有頂地爲同類因.異地相望皆無因義.又此非一

  切。何者。謂前生.唯諸前生與後相似生未生法爲同類因。云何知然。本論說故.如發

  智論說.云何同類因.謂前生善根與後生善根及彼相應法自界同類因. 故成因.如

  是過去與餘二世過去現在與未來等.皆應廣說。然卽彼論作是問言.若法與彼法

  爲因或時此法與彼非因耶。彼卽答言無時非因者。此依俱有相應異熟三因密說.

  故無有過。[一]有謂未來正生位法定能與彼爲同類因.是故彼文依最後位密作是答

  無時非因。彼於所難非爲善釋.以未來法正生位前非同類因.後方成故.又若爾者.

  彼復問言若法與彼法爲等無間.或時此法與彼非等無間耶.彼卽答言.若時此法

  注:

  [一]原刻作又.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未至已生.若如彼釋應亦答言無時非緣.如何乃答若時此法未至已生。然彼復釋

  爲現二門.如彼處說此亦應爾.如此處說彼亦應爾。如是作文獲何功德.唯顯論主

  非善於文.是故應知前釋爲善。若爾何故品類足[一]說.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爲因非與

  有身見爲因.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苦諦諸餘染汙苦諦.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爲

  因亦與有身見爲因.卽所除法。彼文應說除未來有身見相應苦諦.設有如彼說.由

  義應知非。復云何通施設足論.彼說諸法四事決定.所謂因果所依所緣。應知彼文

  因者.謂能作俱有相應異熟因.果者.謂增上士用異熟果.所依者.謂眼等六根.所緣

  者.謂色等六境。若爾同類因應本無而有。許故無過.約位非體.由和合作用位果.非

  體果。若同類因未來世有如異熟因.當有何過.未來若有本論應說。本論唯說能取

  與果諸同類因.故無有失。無如是義.以同類因引等流果.此未來有理必不然.無前

  後故.不應已生法爲未生等流.如過去法非現在果.勿有果先因後過失.故未來世

  注:

  [一]原刻作論.今依麗刻改.

  ********************

  無同類因。若爾異熟因應未來非有.不應異熟果因前及俱故.未來世法無前後故。

  無如是失.不相似故.謂同類因與果相似.若無前後應互爲因.旣互爲因應互爲果.

  互爲因果與理相違.非異熟因與果相似.雖離前後而無上過.故同類因就位建立.

  未來非有.若異熟因就相建立.未來非無。言同類因唯自地者.定依何說。定依有漏.

  若無漏道展轉相望一一皆與九地爲因.謂未至定靜慮中間.四本靜慮三本無色.

  九地道諦皆互爲因.所以者何.此於諸地皆如客住不墮界攝.非諸地愛執爲已有.

  是故九地道雖地不同.而展轉爲因.由同類[一]故。然唯得與等勝爲因.非爲劣因.加行

  生故.且如已生苦法智忍還與未來苦法智忍爲同類因.是名爲等.又卽此忍復能

  與後從苦法智至無生智爲同類因.是名爲勝.如是廣說.乃至已生諸無生智唯與

  等類爲同類因.更無勝故。又諸已生見道修道及無學道.隨其次第與三二一爲同

  類因。又於此中諸鈍根道與鈍及類爲同類因.若利根道唯利道因.如隨信行及信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唯等勝爲果句.

  ********************

  勝解時解脫道.隨其次第與六四二爲同類因.若隨法行及見至非時解脫道.隨其

  次第與三二一爲同類因。諸上地道爲下地因.云何名爲或等或勝。由因增長及由

  根故.謂見道等下下品等後後位中因轉增長.雖一相續中無容可得隨信隨法行

  二道現起.而已生者爲未來因。爲唯聖道但與等勝爲同類因。不爾。云[一]何。餘世間法

  加行生者.亦與等勝爲因非劣。加行生法其體云[二]何。謂聞所成思所成等.等者.等取

  修所成等因.聞思修所生功德名彼所成加行生故.唯與等勝爲因非劣.如欲界繫

  聞所成法能與自界聞思所成爲同類因非修所成因.欲界無故.思所成法與思所

  成爲同類因非聞所成因.以彼劣故.若色界繫聞所成法能與自界聞修所成爲同

  類因非思所成因.色界無故.修所成法唯與自界修所成法爲同類因非聞所成因.

  以彼劣故.無色界繫修所成法唯與自界修所成法爲同類因非聞思所成因.以無

  故劣故.如是諸法復有九品.若下下品爲九品因.下中八因.乃至上上唯上上因.除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加行生亦然句.

  [二]二本次牒頌文聞思所成等句.

  ********************

  前劣故。生得善法九品相望展轉爲因.染汙亦爾。無覆無記總有四種.謂異熟生.威

  儀路 .工巧處.化心俱品.隨其次第能與四三二一爲因.又欲界化心有四靜慮果非

  上靜慮果.下靜慮果因非加行因得下劣果.如勤功力種稻麥等勿設劬勞而無所

  獲。因如是義故有問言頗有已生諸無漏法非未生位無漏法因。有.謂已生苦法智

  品.於未生位苦法忍品.又一切勝於一切劣。頗有一身諸無漏法前所定得.非後生

  因。有.謂未來苦法忍品.於後已生苦法智品.以果必無在因前故.或同類因未來無

  故。頗有前生諸無漏法非後已起無漏法因。有.謂前生勝無漏法於後已起劣無漏

  法.如退上果下果現前.又前已生苦法智得於後已生苦法忍得非同類因.以彼劣

  故。如是已說同類因相.第四相應因相云何。頌曰.

  相應因決定. 心心所.同依。

  論曰.唯心心所是相應因。若爾.所緣行相别者.亦應更互爲相應因。不爾.所緣行相

  ********************

  同者.乃可得說爲相應故。若爾.異時所緣行相同者.應說爲相應因。不爾.要須所緣

  行相及時同者乃相應故。若爾.異身所緣行相及時同者應說相應.如衆同觀初月

  等[一]事。爲以一言總遮如是衆多妨難故說同依.謂要同依心心所法方得更互爲相

  應因.此中同言顯所依一.謂若眼識用此刹那眼根爲依.相應受等亦卽用此眼根

  爲依.乃至意識及相應法同依意根應知亦爾。相應因體卽俱有因.如是二因義何

  差别。由互爲果義立俱有因.如商旅相依共遊險道.由五平等共相應義立相應因.

  卽如商旅同受同作食等事業.其中闕一皆不相應.是故極成互爲因義。如是已說

  相應因相.第五遍行因相云何。頌曰.

  遍行謂前遍. 爲同地染因。

  論曰. 遍行因者.謂前已生遍行諸法與後同地染汙諸法爲遍行因.徧行諸法.隨眠

  品中遍行義處當廣分别。此與染法爲通因故同類因外更别建立.亦爲餘部染法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同依一語.

  ********************

  因故.由此勢力餘部煩惱及彼眷屬亦生長故。聖者身中諸染汙法豈亦用此爲遍

  行因。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師言.一切染汙法見所斷爲因.故品類足說如是言.云何

  見所斷爲因法.謂諸染汙法及見所斷法所感異熟。云何無記爲因法.謂諸無記有

  爲法及不善法。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爲因非與有身見爲因.廣說乃至除未來有身

  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汙苦諦。若爾.云何通施設足論說.如彼論說.頗

  有法是不善唯不善爲因耶.有.謂聖人離欲退最初已起染汙思。依未斷因密作是

  說.見所斷法雖是此因.而由已斷故廢不說。如是已說遍行因相.第六異熟因相云

  何。頌曰.

  異熟因不善. 及善唯有漏。

  論曰.唯諸不善及善有漏是異熟因.異熟法故。何緣無記不招異熟。由力劣故如朽

  敗種。何緣無漏不招異熟。無愛潤故.如貞實種無水潤沃.又非繫地.如何能招繫地

  ********************

  異熟.餘法具二.是故能招.如貞實種水所沃潤。異熟因義.如何可了爲異熟之因名

  異熟因.爲異熟卽因名異熟因。義兼兩釋.斯有何過。若異熟之因名異熟因.聖教不

  應言異熟生眼.若異熟卽因名異熟因.聖教不應言業之異熟。兩釋俱通.已如前辯。

  所言異熟其義云何。毗婆沙師作如是釋.異類而熟是異熟義.謂異熟因唯異類熟.

  俱有等因唯同類熟.能作一因兼同異熟.故唯此一名異熟因。熟果不應餘因所得.

  果具二義方得熟名.一由相續轉變差别其體得生.二由隨因勢力勝劣時有分[一]限.

  非彼俱有相應二因所生果體.要由相續轉變差别方乃得生.由取果時卽與果故.

  又非能作同類遍行三因之果.亦由隨因勢力勝劣時有分限.由善惡等窮生死邊

  果數數生時無限故.由此但應作如是釋變異而熟是異熟義.不應但異簡别餘因。

  於欲界中有時一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謂有記得及彼生等.有時二藴爲異熟因

  共感一果.謂善不善身業語業及彼生等.有時四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謂善不善

  注:

  [一]原刻作眼.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於色界中有時一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謂有記得無想等至

  及彼生等.有時二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謂初靜慮善有表業及彼生等.有時四藴

  爲異熟因共感一果.謂非等引善心心所及彼生等.有時五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

  謂是等引心心所法幷隨轉色及彼生等。無色界中有時一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

  謂有記得滅盡等至及彼生等.有時四藴爲異熟因共感一果.謂一切善心心所法

  及彼生等。有業唯感一處異熟.謂感法處.卽命根等.若感意處定感二處.謂意與法.

  若感觸處應知亦爾.若感身處定感三處.謂身觸法.感色香味應知亦爾.若感眼處

  定感四處.謂感眼處及身觸法.感耳鼻舌應知亦爾.有業能感或五或六或七或八

  或九或十或十一處.業或少果或多果故.如外種果或少或多.種果少者如穀麥等.

  種果多者如蓮石榴諾瞿陀等。有一世業三世異熟.無三世業一世異熟.勿設劬勞

  果減因故.有一念業多念異熟.無多念業一念異熟.此中所以如上應知。然異熟果

  ********************

  無與業俱.非造業時卽受果故.亦非無間.由次刹那等無間緣力所引故.又異熟因

  感異類果.必待相續方能辯故。如是六因定居何世.因居世定義雖已說.而未頌攝.

  故應重辯.頌曰。

  遍行與同類. 二世.三世三.

  論曰.遍行同類唯居過現.未來世無.理如前[一]說.相應俱有異熟三因於三世中皆悉

  遍有.頌旣不說能作因所居.義準應知通三世非世。已說六因相别世定.何等爲果

  對彼成因。頌曰.

  果有爲離繫. 無爲無因果。

  論曰.如本論說果法云何.謂諸有爲及與擇滅。若爾無爲許是果故則應有因.要對

  彼因乃可得說此爲果故.又此無爲許是因故亦應有果.要對彼果乃可得說此爲

  因[二]故。唯有爲法有因有果.非諸無爲.所以者何.無六因故.無五果故。何緣不許諸無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三世三一語.

  [二]三本次牒頌文無爲無因果句.

  ********************

  間道與離繫果爲能作因。於生不障立能作因.無爲無生道何所作。若爾誰果.果義

  如何。謂是道果道力得故。若爾.道果應唯是得.道於得有能.非於擇滅故。不爾.於得

  於擇滅中.道之功能有差别故。云何於得道有功能。謂能生故。云何於滅道有功能。

  謂能證故.由此理故.道雖非滅因.而可得說擇滅爲道果.旣諸無爲無增上果.如何

  可說爲能作因。以諸無爲於他生位不爲障故立能作因.然無果者由離世法無能

  取果與果用故。經部師說.無爲非因.無經說因是無爲故.有經說因唯有爲故。何處

  經說。如有經說.諸因諸緣能生色者皆是無常.無常因緣所生諸色如何是常.廣說

  乃至識亦如是。若爾無爲亦應不與能緣識等作所緣緣。唯說能生故得作所緣緣.

  謂經唯說諸因諸緣能生識者皆是無常.不說一切爲識緣者皆是無常.故不成難.

  [一]豈不亦說唯能生因是無常故.不撥無爲.唯不障故爲能作因。有契經中說無爲法

  爲所緣緣.無契經中說無爲法爲能作因.故不應立爲唯不障因性。雖無經說.亦無

  注:

  [一]陳本卷第五.

  ********************

  處遮.又無量經今已隱沒.云何定判無經說耶。若爾何法名爲離繫。卽本論中所說

  擇滅。豈不先問何謂擇滅答是離繫.今問何法名爲離繫答是擇滅.如是二答更互

  相依於此自性竟不能顯.故應别門開顯自性。此法自性實有離言.唯諸聖者各别

  內證.但可方便總相說言是善是常.别有實物名爲擇滅亦名離繫。經部師說.一切

  無爲皆非實有.如色受等别有實物.此所無故。若爾.何故名虚空等。唯無所觸說名

  虚空.謂於暗中無所觸對便作是說此是虚空.已起隨眠生種滅位由揀擇力餘不

  更生說名擇滅.離揀擇力由闕緣故餘不更生名非擇滅.如殘衆同分中夭者餘藴。

  餘部師說.由慧功能隨眠不生名爲擇滅.隨眠緣闕後苦不生不由慧能名非擇滅。

  離揀擇力此滅不成.故此不生卽擇滅攝。有說諸法生已後無.自然滅故名非擇滅。

  如是所執非擇滅體應是無常.未滅無故。豈不擇滅擇爲先故.先無後有應亦無常。

  非擇爲先方有擇滅.如何擇滅亦是無常.所以者何.非先有擇後未生法方有不生。

  ********************

  何者。不生本來自有.若無揀擇諸法應生. 揀擇生時法永不起.於此不起擇有功能.

  謂於先時未有生障今爲生障.非造不生。若唯不生是涅槃者.此經文句當云何通.

  經言.五根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令過去未來現在衆苦永斷.[一]此永斷體卽是涅槃.

  唯於未來有不生義.非於過現.豈不相違。雖有此文而不爲違義.此經意說.緣過現

  苦煩惱斷故名衆苦斷.如世尊言汝等於色應斷貪欲.貪欲斷時便名色斷及色遍

  智.廣說乃至識亦如是.過現苦斷義亦應然.設有餘經言斷過去未來現在諸煩惱

  者.準前理釋義亦無違.或此經中别有意趣.過去煩惱謂過去生所起煩惱.現在煩

  惱謂現在生所起煩惱.如愛行中十八愛行.過去世起者依過去生說.未來現在應

  知亦爾.如是二世所起煩惱.爲生未來諸煩惱故於現相續引起種子.此種斷故彼

  亦名斷.如異熟盡時亦說名業盡.未來衆苦及諸煩惱由無種故畢竟不生說名爲

  斷.若異此者過去現在何緣須斷.非於已滅及正滅時須設[二]劬勞爲令其滅。若無爲

  注:

  [一]原刻作斷.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次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法其體都無.何故經說所有諸法若諸有爲若諸無爲.於中離染最爲第一.如何無

  法可於無中立爲第一。我亦不說諸無爲法其體都無.但應如我所說而有.如說此

  聲.有先非有有後非有.不可非有說爲有故.有義得成.說有無爲應知亦爾.有雖非

  有而可稱歎.故諸災横畢竟非有名爲離染.此於一切有非有中最爲殊勝.爲令所

  化深生欣樂.故應稱歎此爲第一。若無爲法唯非有者.無故不應名滅聖諦。且言聖

  諦其義云何。豈不此言屬無倒義。聖見有無皆無顛倒.謂聖於苦見唯是苦.於苦非

  有見唯非有.此於聖諦義有何違。如何非有而可立爲第三聖諦。第二無間聖見及

  說故成第三。若無爲法其體唯無.空涅槃識應緣無境。此緣無境亦無有過.辯去來

  中當廣思擇。若許無爲别有實體當有何失。復有何德。許便擁護毗婆沙宗是名爲

  德。若有可護.天神定知自當擁護.然許實有[一]朋虚妄計.是名爲失。所以者何。此非有

  體可得.如色受等.亦非有用可得.如眼耳等.又若别有.如何可立彼事之滅第六轉

  注:

  [一]原刻作明.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聲.由滅與事非互相屬.此彼相望非因果故.[一]唯遮彼事第六可成.彼事之無名爲滅

  故。滅雖别有.而由彼事惑得斷時方得此滅.可言此滅屬於彼事。何因此滅定屬此

  得。[二]如契經言苾芻獲得現法涅槃。如何非有可言獲得。由得對治.便獲永違煩惱後

  有所依身.故名得涅槃.復有聖教能顯涅槃.唯以非有爲其自性.謂契經言.所有衆

  苦皆無餘斷.各别捨棄.盡離染滅.靜息永沒.餘苦不續.不取不生.此極寂靜.此極美

  妙.謂捨諸依及一切愛.盡離染滅.名爲涅槃。云何不許言不生者依此無生故言不

  生。我等見此第七轉聲.於證滅有都無功力.何意故說依此無生.若依此言屬已有

  義.應本不生.涅槃常故.若依此言屬已得義.是則應許依道之得.故唯依道或依道

  得令苦不生.汝應信受.由此善釋.經說喻言.如燈焰.涅槃心解脫亦爾.此經意說如

  燈.涅槃唯燈焰謝.無别有物.如是世尊心得解脫.唯諸藴滅更無所有.阿毗達磨亦

  作是言.無事法云何.謂諸無爲法.言無事者.謂無體性。毗婆沙師不許此釋。若爾彼

  注:

  [一]原刻作雖.今依麗刻及陳本改.

  [二]原刻次二字作比丘.今依麗刻改.

  ********************

  釋事義云何。彼言事者略有五種.一自性事.如有處言若已得此事彼成就此事.二

  所緣事.如有處言一切法智所知隨其事.三繫縛事.如有處言若於此事愛結所繫

  彼於此事恚結繫耶.四所因事.如有處言有事法云何謂諸有爲法.五所攝事.如有

  處言田事宅事妻子等事.今於此中說因名事顯無爲法都無有因.是故無爲雖實

  有物.常無用故無因無果。總論已竟.於諸果中應說何果.何因所得.頌曰。

  後因果異熟. 前因增上果. 同類遍等流. 俱相應士用.

  論曰.言後因者.謂異熟因.於六因中最後說故.初異熟果此因所[一]得。言前因者.謂能

  作因.於六因中最初說故.後增上果此因所得.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唯無障住有何

  增上。卽由無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勝力.如十處界於五識身.諸有情業於器

  世界.耳等對於眼識生等亦有展轉增上生力.聞已便生欣見欲故.此等增上如應

  當思。同類遍行得等流果.此二因果皆似因[二]故。俱有相應得士用果.非越士體有别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前因增上果句.

  [二]三本次牒頌文俱相應士用句.

  ********************

  士用.卽此所得名士用果。此士用名爲目何法。卽目諸法所有作用.如士用故得士

  用名.如世間說鴉足藥草醉象將軍。爲唯此二有士用果.爲餘亦然。有說餘因亦有

  此果唯除異熟.由士用果與因俱生或無間生.異熟不爾。有餘師說.此異熟因亦有

  隔越遠士用果.譬如農夫所收果實。異熟等果其相云何。頌曰.

  異熟無記法. 有情.有記生. 等流似自因. 離繫由慧盡.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爲法. 有爲增上果。

  論曰.唯於無覆無記法中有異熟果。爲此亦通非有情[一]數。唯局有情。爲通等流及所

  長養。應知唯是有記所生.一切不善及善有漏能記異熟故名有記.從彼後時異熟

  方起.非俱無間名有記生.如是名爲異熟果相。非有情數亦從業生.何非異熟。以共

  有故.謂餘亦能如是受用.夫異熟果必無有能共受用義.非餘造業餘可因斯受異

  熟果。其增上果亦業所生.何得共受。共業生[二]故。似自因法名等流果.謂似同類遍行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有情一語.

  [二]三本次牒頌文等流似自因句.

  ********************

  二因。若遍行因亦得等流果.何不許此卽名同類因。此果但由地等染故與因相似.

  不由種類.若由種類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類.故作是問.若是同類因亦遍行

  因耶.應作四句.第一句者非遍行法爲同類因.第二句者他部遍法爲遍行因.第三

  句者自部遍法爲遍行因.第四句者除前諸相。由慧盡法名離繫果.滅故名盡.擇故

  名慧.卽說擇滅名離繫[一]果。若法因彼勢力所生卽說此法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

  心力上地有漏無漏定生.及因清淨靜慮心力變化心生.如是等類擇滅.應言由道

  力[二]得。諸有爲法除前已生.是餘有爲之增上果。士用增上二果何殊。士用果名唯對

  作者.增上果稱通對此餘.如匠所成對能成匠.具得士用增上果名.對餘非匠.唯增

  上果。於上所說六種因中.何位何因取果與果。頌曰.

  五取果唯現. 二與果亦然. 過現與二因. 一與唯過去。

  論曰.五因取果.唯於現在定非過去彼已取故.亦非未來彼無用故.亦應如是說能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若因彼力生二句.

  [二]三本次牒頌文除前有爲法二句.

  ********************

  作因.非定有果故此不[一]說。俱有相應與果亦爾.唯於現在.由此二因取果與果必俱

  時[二]故。同類遍行二因與果通於過現。過去可然.如何現在與等流果。有等流果無間

  生故.若果已生因便過去名已與果.不應更與。善同類因有時取果而非與果.應作

  四句.第一句者謂斷善根時最後所捨得.第二句者謂續善根時最初所得得應說

  爾時續者前得.第三句者謂不斷善根於所餘諸位.第四句者謂除前相。又於不善

  同類因中亦有四句.第一句者謂離欲貪時最後所捨得.第二句者謂退欲貪時最

  初所得得應說爾時退者前得.第三句者謂未離欲貪於所餘諸位.第四句者謂除

  前相。有覆無記同類因中亦有四句.於阿羅漢得時退時未得及餘.如理應說。無覆

  無記同類因中有順後句.謂與果時必亦取果.或時取果而非與果謂阿羅漢最後

  諸藴。約有所緣刹那差别善同類因亦有四句.第一句者謂善心無間起染無記心.

  第二句者謂與上相違.第三句者謂善心無間還起善心.第四句者謂除前相.不善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二與果亦然句.

  [二]三本次牒頌文過現與二因句.

  ********************

  心等如其所應亦有四句.準例應說。取果與果其義云[一]何。能爲彼種故名取果.正與

  彼力故名與果。異熟與果唯於過去.由異熟果無與因俱及無間故。復有餘師.前五

  果外别說四果.一安立果.謂如水輪爲風輪果乃至草等爲大地果.二加行果.謂如

  無生智等遠爲不淨等果.三和合果.謂如眼識等爲眼根等果.四修習果.謂如化心

  等爲諸靜慮果。如是四果.皆是士用增上果攝。說因果已.復應思擇此中何法幾因

  所生。法略有四.謂染汙法.異熟生法.初無漏法.三所餘法。餘法者何。謂除異熟餘無

  記法.除初無漏諸餘善法.如是四法.頌曰。

  染汙異熟生. 餘初聖如次. 除異熟遍二. 及同類餘生.

  此謂心心所. 餘及除相應。

  論曰.諸染汙法.除異熟因.餘五因生.異熟生法.除遍行因.餘五因生.三所餘法.雙除

  異熟遍行二因.餘四因生.初無漏法.雙除前二及同類因.餘三因生。如是四法爲說

  注:

  [一]三本次牒頌文一與唯過去句.

  ********************

  何等。謂心心所。不相應行及色四法復幾因生。如心心所所除因外及除相應.應知

  餘法從四三二餘因所生.此中染汙異熟生法餘四因生.三所餘法餘三因生.初無

  漏法餘二因生.一因生法決定無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六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