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唐六典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二十六 太子三师三少詹事府左右春坊内官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一人

  太子太傅一人

  太子太保一人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一人

  太子少傅一人

  太子少保一人

  太子宾客四人

  太子詹事府

  詹事一人 少詹事一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录事二人 令史九人 书令史十八人

  太子司直二人

  令史一人 书令史二人 亭长四人 掌固六人

  太子左春坊

  左庶子二人 中允二人 司议郎四人 录事二人 主事二人 令史七人 书令史十四人

  太子左谕德一人

  左赞善大夫五人 传令四人 掌仪二人 赞者四人 亭长四人 掌固十三人

  崇文馆

  学士无员数 学生二十人 校书二人 令史二人 典书二人 拓书手二人 书手十人 熟纸匠三人 装璜匠五人 笔匠三人

  司经局

  洗马二人 文学三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校书四人 正字二人 典书四人 楷书二十五人 掌固六人

  典膳局

  典膳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主食六人 典食二百人 掌固四人

  药藏局

  药藏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一人 书吏二人 侍医四人 典药九人 掌固六人 药僮十八人

  内直局

  内直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典服三十人 典扇典翰各十五人 掌固六人

  典设局

  典设郎四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幕士六百人 掌固十二人

  宫门局

  宫门郎丞各二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门仆一百三十三人 掌固四人

  太子右春坊

  右庶子二人 中舍人二人 录事一人 主事二人 令史九人 书令史十八人

  太子右谕德一人

  右赞善大夫五人 传令四人

  太子通事舍人八人

  典谒二十一人 亭长六人 掌固十二人

  太子内坊

  典内二人 丞二人 录事二人 令史三人 书令史五人 典直四人 导客舍人六人 閤帅六人 内阍八人 内给使无员数 内厩二人 典事二人 驾士三十人 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

  太子内官

  良娣二人 良媛六人 承徽十人 昭训十六人 奉仪二十四人 司闰二人 掌正三人 女史三人 掌书三人 女史三人 掌筵三人 女史三人 司则二人 掌严三人 女史三人 掌缝三人 女史三人 掌藏三人 女史三人 司馔二人 女史四人 掌食三人 女史四人 掌医三人 女史二人 掌园三人 女史二人

  太子太师一人,太傅一人,太保一人,并从一品。(《礼记》曰:"三至之教太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史记》:"秦孝公使商鞅设法,而黥太子师、傅。"则秦有其职也。汉氏唯置太傅,秩二千石,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至后汉,太子太傅秩中二千石,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至魏,太子太傅为第三品。汉、魏故事:皇太子于二傅执弟子礼,皆为"书",不曰"令";太傅于太子不称臣。晋初,东宫不置詹事,事由二傅,少傅立草,太傅书真。武帝后以为储副体尊,遂命诸公居之,而本司位重,或行或领也。咸宁中,备六傅之职:朗陵公何劭为太子太师,避景帝讳,改为"帅";安丰侯王戎为太傅;武陵侯杨济为太保。其后或置或省。怀帝为太弟,又备六傅。东晋明帝在储宫,置保、傅之位,而无二师。《晋令》:"太子太保品第三,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银章、青绶。"宋、齐、梁并不置。后魏、北齐置之,正第二品,号"东宫三太"。后周不置。隋氏置之,正第二品,皇朝因之,而加其秩。太子出,则乘辂备仪。)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至于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太子少师一人,少傅一人,少保一人,并正二品。(《礼记》云:"三王教太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秦、汉因之。《百官表》:"太子少傅秩二千石。"后汉秩二千石,听领东宫官属。魏故事:太傅于太子不称臣,少傅称臣。晋咸宁中备六傅之职,始置少师、少保,以临海侯裴楷为少师,以上蔡伯和峤为少保。其后或置或废。至晋怀帝为太弟,又备六傅之职。东晋明帝在储宫,置保传之位,而无师。历宋、齐、梁、陈并不置。后魏、北齐皆置之,号"东宫三少"。隋氏降太师一等,皇朝因之。太子出入,则乘辂备仪,以为后从。)太子三少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而教谕焉。

  凡三师、三少官不必备,唯其人;无其人则阙之。

  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汉书》:"高祖欲废太子,吕氏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使通宾客。"则其义也。若有宴赐诸司长官,太子宾客则皆预焉。)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太子詹事府:詹事一人,正三品;(《汉书百官表》:"詹事,秦官,掌皇后、皇太子家,秩二千石。"应劭云:"詹,省也,给也。"言给事太子。汉东宫属官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属二傅;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属詹事。成帝省詹事,后汉因之,其太子官悉属少傅,而太傅不领官属。魏复置詹事,品第三,掌东宫内外众务。晋初不置詹事,东宫诸署悉隶二傅。后以保、傅位尊,不宜亲务,武帝咸宁初,用黄门侍郎杨珧为詹事,掌东宫之任。珧迁为少傅,复省。惠帝元康中复置。永康中,齐王冏辅政,复省。太安中复置,怀帝又省,江左复置。晋令:"詹事,品第三,银章、青绶,绛朝服,两梁冠。局事拟尚书令,位视领·护将军、中书令。长三令、四率、中庶子、庶子、洗马、舍人。"其后用人渐重,或以令、仆射领之。宋、齐品秩、仪服略同于晋。梁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后定十八班,班第十四。陈因之。后魏太子詹事左、右置二人,其后唯置一人;初第二品下,太和末,降为第三品。北齐品同魏氏,总东宫内外众务,事无大小皆统之;领家令、率更、仆三寺,左、右卫二坊。后周置太子宫正、宫尹。隋开皇元年更置詹事,二年罢之,皇朝复置。龙朔二年改为端尹,咸亨元年复旧。天授中改为宫尹,神龙元年复旧。)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皇朝置。龙朔二年改为少尹,咸亨元年复旧。天授中复为少尹,神龙元年复旧。)太子詹事之职,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举其纲纪,而修其职务;少詹事为之贰。凡天子六官之典制,皆视其事而承受焉。

  丞二人,正六品上;(汉因秦置詹事丞,秩六百石。东汉省。至魏、晋,皆随詹事置省。永康中,省詹事,置丞一人,文书关六傅。晋令:"詹事丞一人,品第七;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皂朝服;局拟尚书左、右丞。"过江,多用员外郎及博士为之,迁为尚书郎。宋、齐品服同晋氏。梁、陈品第八。后魏初,从五品中;太和末,第七品下。北齐第七品下。隋初置一人,皇朝加至二人。龙朔二年改为端尹丞,咸亨元年复故。天授中又改为宫尹丞,神龙元年复故。主簿一人,从七品上;晋始置主簿,史阙其员品。历宋、齐、梁、陈、后魂、北齐、隋,詹事府皆有五官、功曹、主簿,亦史阙其员品。皇朝置一人。龙朔、咸亨、天授、神龙并随府改复。)录事二人,正九品下。丞掌判府事。凡敕令及尚书省、二坊符·牒下于东宫诸司者,皆发之,若东宫诸司之申上者,亦如之。主簿掌付所受诸司之移、判及弹头之事而勾会之。凡三寺、十率府文符之隐漏,程限稽失,大事启文,小事下率更以绳之;及掌印,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太子司直二人,正七品上。(皇朝龙朔三年置桂坊,比御史台。置令一人,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侍御史。职在弹劾,以肃官僚。其后废桂坊,以司直隶詹事府。)司直掌弹劾宫寮,糺举职事。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分知东西班。凡诸司文武应参官,每月皆具在否,以判正焉;凡诸率府配兵于诸职掌者,亦如之;皆受而检察,其过犯者,随以弹启。若皇太子监国,詹事及左、右庶子为三司使,则司直一人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启状,详其可否,以申理之。若皇太子出,则于卤簿内分以糺察。

  太子左春坊: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礼记》曰:"古者,周天子有庶子之官,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掌其戒令与其教理,别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理之,司马弗征。"至秦因之,置中庶子员。汉太子太傅属官有庶子,王莽改曰中尚翼子。后汉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中庶子,员五人,秩六百石,职如侍中;庶子,无员数,秩四百石。庶子职如三署郎。《环济要略》曰:"庶子主宫中并诸吏之适子及支庶版籍。"魏因之。晋太子詹事有中庶子、庶子各四人,局拟散骑常侍,品第五;班同三令、四率,次中书侍郎下;绛朝服,武冠,平巾帻。高功中庶子与高功中舍人共掌禁令,糺正违阙,侍从左右,傧相威仪,尽规献钠,奏事文书皆典综之。释奠,中庶子扶左,庶子扶右。宋文帝元嘉初,韶中庶子随太子入直上宫;十四年,又诏还直东宫。梁中庶子、庶子各四人,中庶子功高者一人为祭酒,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与高功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班第十一,从四品;庶子班第九,从五品。陈因之。后魏有太子中庶子、庶子员。北齐有门下坊,中庶子四人领之;有典书坊,庶子四人领之。中庶子第四品上。隋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领之,典书坊置右庶子二人领之,至是始改为左、右矣。左庶子正四品上,右庶子四品下。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左庶子为太子左中护;咸亨元年复故。左庶子在东宫,职拟侍中。)太子中允二人,正五品下。(后汉太子官属有中允,在中庶子下、洗马上。此后无闻。皇朝贞观初,改太子中舍人为中允,位右庶子下,而中舍人复置。龙朔二年改曰太子左赞善大夫,咸亨元年复为太子中允,而左赞善大夫仍置。太子中允职拟黄门侍郎。)左庶子之职,掌侍从,赞相礼仪,驳正启奏,监省封题,中允为之贰。凡皇太子从大祀及朝会,出则版奏外办中严,入则解严焉。凡令书下于左春坊;则与中允、司议郎等覆启以画诺;及覆下,以皇太子所画者留为按,更写令书,印署,注令诺,送詹事府。若皇太子监国,事在尚书者,如令书之法。

  太子司议郎四人,正六品上;(贞观十八年置,龙朔二年改为太子左司议郎,咸亨元年复旧。职拟给事中。)录事二人,从八品下;主事三人,从九品下。司议郎掌侍从规谏,駮正启奏,以佐庶子、中允之阙。凡皇太子之出入朝谒、从享,及释奠于先圣先师,讲学、临胄,抚军、监国之命可传于史册者,并录为记注。若宫坊之内祥瑞、灾眚,及伶官之改变音律、新曲调,宫臣之宫长除拜、薨卒,亦皆记焉。每岁终,则送之于史馆。

  太子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龙塑二年置。职拟左散骑常侍。)太子左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龙朔二年改太子中允为之,咸亨元年复置中允,而赞善大夫不废,又加置五人。职拟谏议大夫。)左谕德掌谕太子以道德也。皇太子朝宫臣,则列侍于左阶;出入,则骑从于正道之左。其内外庶政有可为规讽者,随事而赞谕焉。左赞善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

  崇文馆:学士;(魏文帝招文儒之士,始置崇文馆,王肃以散骑常侍领崇文馆祭酒。自后无闻。贞观中,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员,不常置。掌教授学生等业。)校书二人,从九品下。(本置雠校,开元七年改为校书。)崇文馆学士掌刊正经籍图书,以教授诸生。其课试、举送如弘文馆。校书掌校理四库书籍,正其讹谬。

  司经局:洗马二人,从五品下;(《国语》云:"勾践为夫差洗马。"汉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洗马。后汉员十六人,秩比六百石,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一人在前导威仪,盖洗马之义也。魏因之。晋太子詹事属官太子洗马八人,掌皇太子图籍经书;职如谒者,局准秘书郎;品第七:班同舍人,次中舍人下;绛朝服,进贤一梁冠,黑介帻。宋祖置八人。齐太子洗马一人。粱典经局有太子洗马八人,统典经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员,班第六,正七品。陈因之。北齐典书坊有太子洗马二人,从五品上。隋门下坊司经局置洗马四人,从五品上。至大业中,减二人。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太子司经大夫,咸亨元年复旧。)文学三人,正六品下;(魏置太子文学。魏武为丞相,命司马宣王为文学掾,甚为世子所信,与吴质、朱铄、陈群号为太子四友。自晋之后不置。至后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学十人,后废。皇朝显庆中始置。)校书四人,正九品下;(宋孝建中,太子洗马有校书吏四人。此后无闻。至北齐,有太子校书郎,从九品上。隋司经局置校书六人,从九品上。皇朝减置四人。)正字二人,从九品上。(隋司经局置正字二人,从九品下。炀帝改为正书,皇朝复为正字。)洗马掌经、史、子、集四库图书刊缉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供进。凡天下之图书上于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文学掌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总缉经籍;缮写装染之功,笔札给用之数,皆料度之。校书、正字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书。

  典膳局:典膳郎二人,正六品上;(自汉以来并有太子食官。北齐门下坊始别置典膳局,有监、丞各二人;监六品下。隋改为正七品下。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太子典膳郎。)丞二人,正八品上。(北齐典膳局有丞二人,正八品下。隋正九品下,皇朝复马八品上。)典膳郎掌进膳尝食之事;丞为之贰。每夕,局官于厨更直。

  药藏局:药藏郎二人,正六品上;(北齐门下坊领药藏局,有监、丞各二人,正六品下;侍药四人,正七品下。隋门下坊领药藏局监、丞二人,侍药四人;监,正七品下。皇朝改监为太子药藏郎。)丞二人,正八品上。(北齐药藏局有丞二人,正八品下。隋正九品下,皇朝因之。)药藏郎掌和齐医药之事;丞为之贰。凡皇太子有疾,命侍医入诊候以议方药。应进药,命药僮贰筛之,侍医和成之;将进,宫臣监尝,如尚药局之职。

  内直局:内直郎二人,从六品下;(《齐职仪》:"太子有内直兵局内直兵史二人,五品勋位。"梁有斋内、主玺、主衣、扶持等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领殿内局,有内直监二人,正六品下。隋门下坊领内直局,置内直监二人,品同北齐。皇朝因之,职拟尚辇奉御。龙朔二年改曰太子内直郎。)丞二人,正八品下。(北齐殿内局有副直监四人,从六品下。隋内直局有副监二人,品同北齐。皇朝因改为丞。)内直郎掌符玺、伞扇、几案、衣服之事;丞为之贰。

  凡皇太子之服:

  衮冕,垂白珠九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犀簪导;玄衣、纁裳,九章,每章一行,重以为等,每行九;(五章在衣: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织成为之。)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革带,金钩〈角枼〉,大带;(素带不朱里,亦纯以朱绿,纽约用组。)韨:(随裳色,火、山二章。)玉具剑,(金宝饰。)玉镖首;瑜玉双佩;朱组双大绶,四彩:赤、白、缥、绀,纯朱质,长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广九寸;(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二玉环。)朱袜,赤舄;(加金饰。)侍从皇帝祭祀及谒庙、加元服、纳妃则服之。

  具服远游三梁冠,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襈、裾;白裙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其革带、剑、佩、绶与上同。)白袜,黑舄;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谒庙还宫,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释奠则服之。(其朔、望日入朝通服裤褶,五日常朝亦准此。)

  公服远游冠,(簪导以上并同前。)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钩〈角枼〉,假带;瑜玉只佩,方心;纷;鞶囊;(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同大绶。)白袜,乌皮履;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则服之。

  乌纱帽,白裙襦,白袜,乌皮履;视事及宴见宾客则服之。

  弁服,(弁以鹿皮为之。)犀簪导,组缨,玉〈王綦〉九;绛纱衣,素裳;革带;鞶囊;小绶,只佩;白袜,乌皮履;朔、望及视事则兼服之。

  平巾帻,(金饰。)犀簪导;紫褶,白裤;玉梁珠宝钿带;著鞾;乘马则服之。

  进德冠,九〈王綦〉,加金饰,其常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若服裤褶,则与平巾帻通著。

  典设局:典设郎四人,从六品下。(南齐有斋居局斋居库丞一人。梁有斋内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斋帅局,有太子斋帅、内閤帅各二人;太子斋帅,正八品下。隋门下坊领斋帅局,有斋帅四人,正七品下。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太子斋帅为太子典设郎。)典设郎掌汤沐、洒扫、铺陈之事。凡大祭祀,皇太子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前一日,设幄坐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帷于前楹下;殿若无室,则张帷。若大礼应供者亦如之。

  宫门局: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汉太子太傅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后汉置二人,秩六百石,职比郎将。魏因之。晋太子门大夫局准公车令,班同中舍人;主通远近笺表,宫门禁防。宋品第六,秩六百石,从驾在詹事后。齐、梁、陈因之,皆置一人。北齐门大夫坊置门大夫、主簿各一人,门大夫从六品上,并统伶官西凉二部、伶官清商二部。隋曰宫门局,置大夫二人,从六品上。炀帝改为宫门监,皇朝复为宫门大夫。龙朔二年改为宫门郎,职比城门郎。)丞二人,正八品下。(皇朝置。)宫门郎掌内外宫门管钥之事。凡宫殿门,夜漏尽,击漏鼓,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闭。每岁终行傩,应经所由门,并先一刻早开。若皇太子不在,则闭东宫正门,其宫城门使、宿卫人应入宫殿者,各于左、右厢便门出入;至皇太子还仗,乃开。凡宫中漏刻昼夜惟唱时,不复击鼓;若开、闭门及每夜一更尽,依法击钟鼓。

  太子右春坊: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其说已具于左庶子。隋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以领之,典书坊以右庶子二人领之;右庶子正四品下。皇朝因之。至龙朔二年,始改典书坊为右春坊,右庶子为太子右中护。咸亨元年复为右庶子。在东宫,职拟中书令。)太子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本汉、魏太子舍人也。晋惠帝在储宫,以舍人四人有文学才美者,与中庶子共理文书;至咸宁二年,齐王攸为太傅,遂加名为中舍人,位叙同尚书郎。其后资渐高,拟黄门侍郎,班同门大夫,次尚书郎下。高功中舍人与高功中庶子共掌禁令,糺正违阙,侍从左右,傧相威仪,尽规献纳,奏事文书,皆典给之,监合尝药。大、小会二官举案正直,从大、小驾,一人前部护驾,一人后部护驾,同中庶子。月检奏直臣名,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书郎。宋有四人,齐有一人。梁有四人,高功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班第八,正六品。陈因之。后号第五品上。北齐门下坊有四人,品同后魏。隋改为太子内舍人四人,正五品上;炀帝减二人。皇朝复马中舍人,职拟中书侍郎。)右庶子之职,掌侍从左右,献纳启奏,宣传令言;中舍人为之贰。凡皇太子监国,于宫内下令书,太子亲画日至春坊,则宣传之。

  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汉成帝时,太学弟子三千人。王莽秉政,岁课一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晋十六人,品第七,班同食官令,在洗马下,掌表、启、笺、疏。高功一人,与高功庶子共掌一坊禁令,纠诸逋违。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宋四人,齐一人。梁庶子下有太子舍人十六人,职如晋氏,班第三,从八品。陈因之。后魏有太子舍人员。北齐二十人,从第六品,隋八人,皇朝四人。龙朔二年改为太子右司议郎,咸亨元年复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掌侍从,行令书、令旨及表、启之事。皇太子通表如诸臣之礼。诸臣及宫臣上皇太子,大事以笺,小事以启,其封题皆曰"上于右春坊",通事舍人开封以进。其事可施行者,皆下于舍人,与庶子参详之,然后进;不可者则否。

  太子右谕德一人,正四品下;(龙朔二年置,职拟右散骑常侍。)太子右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龙朔二年改太子中允为右赞善大夫,咸亨元年复为中允,而赞善大夫不废,又加置五人。职比谏议大夫。)右谕德掌如其左。皇太子朝宫臣,则列侍于右阶之下;出入,则骑于正道之右。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于右阶之下。

  太子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齐职仪》:"中庶子下有门下通事守舍人四人,三品勋禄叙,武冠,朱服。"又:"庶子下有内典书通事舍人二人,品服同舍人,拟中书通事舍人,掌宣传令书,内外启奏。"梁中庶子有通事舍人;又,庶子下通事舍人二人,视南台御史,并一班,从九品。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通事守舍人四人。隋典书坊有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炀帝改太子通事舍人为宣令舍人,皇朝复为通事舍人。)通事舍人掌导引东宫诸臣辞见之礼,及承令劳问之事;凡大朝谒及正、冬,百官与诸方之使者参见东宫,亦如之。若皇太子行,先一日,京文武官职事九品已上奉辞;及还宫之明日,参见亦如之。

  太子内坊:典内二人,从五品下;(晋有太子寺人监员。又,《齐职仪》:"太子三卿、校,各有寺人二人。"隋文帝始置太子内坊,有典内等员,皇朝因之。)丞二人,从七品下;(隋文帝置内坊丞二人,皇朝因之。)典直四人,正九品下。(隋内坊置丞直四人,皇朝改为典直。)典内掌东宫閤内之禁令,及宫人粮廪赐与之出入;丞为之贰。凡任典直以仪式,导客主之傧序,任閤帅以门户,任内阍以出入,任给使以伞扇,任内厩以车举,任典事以牛马;典内统而监主之。凡皇太子妃之亲、内命妇之母并郡主合乘车出入者,亦监之。凡宫人、命妇亡葬之制,皆率其属而供其职。

  太子内官:(《汉书》曰:"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历代因之。至宋明帝,更为太子置内职二等,有宝林、良娣。齐建元中,太子宫置三内职:良娣比关内侯,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隋初始定制,皇朝因之。)

  司闺,从六品。掌导引妃及宫人名簿,以总掌正、掌书、掌筵,知三司出纳。

  掌正,从八品。掌文书出入,录目为记;并闺閤管钥,纠察推罚。女史,流外三品。掌典文簿而执行焉。(余女史视此。)

  掌书,从八品。掌宝及符契、经籍,宣传、启奏,教学、廪赐,及纸笔、监印。

  掌筵,从八品。掌帷幄、床褥,几案、举伞扇,洒扫、铺设及宾客。

  司则,从六品。掌礼仪参见,以总掌严、掌缝、掌藏,而领其事。

  掌严,从八品。掌首饰、衣服,巾栉、膏沐,服玩、仗卫。

  掌缝,从八品。掌裁缝衣服、织绩。

  掌藏,从八品。掌金玉、珠宝、财货、绵缯、缣彩出入。

  司馔,从六品。掌膳羞,进食先尝,以总掌食、掌医、掌园,而领其事。

  掌食,从八品。掌膳羞、酒醴,灯烛、柴炭,及宫人食料、器皿。

  掌医,从八品。掌医药、伎乐。

  掌园,从八品。掌园苑,种植蔬果。

  《唐六典》 唐·张九龄、李林甫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