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唐會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唐會要卷三

 

  皇后

  宣皇帝皇后張氏。諡宣獻。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諡。

  光皇帝皇后賈氏。諡光懿。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諡。

  景皇帝皇后梁氏。諡景烈。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諡。

  元皇帝皇后獨孤氏。諡元貞。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諡。

  高祖皇后竇氏。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諡穆皇后。貞觀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順聖皇后。

  太宗皇后長孫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為皇后。貞觀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崩于立政殿。年三十六。諡曰文德皇后。咸亨五年八月。追諡文德聖皇后。天寶八載六月。加尊文德順聖皇后。

  高宗皇后王氏。永徽元年正月。立為皇后。六年十月十二日。廢為庶人。

  天后武氏。貞觀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聞武士彠女有才貌。召入宮。以為才人。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太宗崩。隨嬪御之例出家。為尼感業寺。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時蕭良娣有寵。王皇后惡之。乃召入宮。潛令長髮。欲以間良娣之寵。既入宮。寵待踰於良娣。立為昭儀。良娣王皇后協心謀之。遞相譖毀。上終不納。俄誣王皇后與母柳氏求厭勝之術。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上從容言王氏無子。以風長孫無忌。無忌竟不順旨。永徽五年。中書舍人李義府。上表請廢王皇后。立昭儀。以厭眾庶之心。上悅。謂李勣曰。立昭儀之事。褚遂良固執不從。遂良既是顧命大臣。事不可。當止也。勣遂密奏曰。此是陛下家事。何須更問外人。許敬宗又言於朝曰。田舍翁積得十斛麥。尚欲換卻舊老婦。況天子富有四海。立一皇后。有何不可。關諸人何事。妄生異議。上意乃定。遂立為皇后。顯慶五年十月已後。上苦風眩。表奏時令皇后詳決。自此參預朝政。幾三十年。當時畏威。稱為二聖。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稱天后。宏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十二月。皇太子即位。尊為皇太后。臨朝攝政。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即位。改國號稱周。賜帝姓武氏。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傳位於中宗。二十六日。徙居上陽宮。二十七日。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十二月二十六日。崩於洛陽仙居殿。年八十一。諡曰大聖則天皇后。國子司業崔融為哀冊文。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祔葬乾陵。唐隆元年七月七日。依舊為天后。景雲元年十月十八日。改為大聖天后。延和元年六月十七日。又改為天后聖帝。八月五日。改為聖后。開元四年十二月。改為則天后,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追尊則天順聖皇后。年號二十。嗣聖二年二月七日。改為文明。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為光宅。光宅二年正月一日。改為垂拱。垂拱五年正月一日。改為永昌。永昌五年十一月一日。改為載初。載初元年九月九日稱周。改為天授。天授三年四月四日。改為如意。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為長壽。長壽三年五月十日。改為延載。延載二年三月一日。改為證聖。證聖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為天冊萬歲。天冊萬歲二年臘月。改為萬歲登封。萬歲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為萬歲通天。萬歲通天二年九月九日。改為神功。神功二年正月一日。改為聖歷。聖歷三年五月五日。改為久視。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為長安。長安五年正月一日。改為神龍。

  宰相七十八人。劉仁軌。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裴炎。袁恕己。敬暉。岑長倩。郭待舉。魏元同。劉齊賢。韋宏敏。桓彥範。王德真。劉褘之。武承嗣。騫味道。崔詧。李景諶。韋方質。沈君諒。裴居道。韋思謙。蘇良嗣。韋待價。張光輔。王本立。范履冰。邢文偉。武攸寧。傅遊藝。史務滋。宗秦客。格輔元。樂思誨。任知古。歐陽通。裴行本。狄仁傑。楊執柔。李遊道。袁智宏。崔神基。崔元綜。李昭德。姚璹。李元素。王璿。婁師德。韋巨源。陸元方。豆盧欽望。蘇味道。王孝傑。武什方。楊再思。杜景佺。周允元。孫元亨。李道廣。王方慶。王及善。宗楚客。武三思。吉頊。李嶠。張錫。韋安石。李懷遠。顧琮。李迥秀。朱敬則。唐休璟。韋嗣立。崔元暐。張柬之。房融。韋承慶。

  中宗皇后趙氏。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追尊和思皇后。皇后初為英王妃。母常樂公主得罪。妃坐廢。幽死於內侍省。中宗崩。將葬於定陵。莫知瘞所。將行招魂附葬之禮。太常博士彭景直曰。招魂葬禮非古。不可備棺槨置轀輬。宜據漢書郊祀志。葬黃帝衣冠于橋山。遂以皇后褘衣。于陵所寢宮招魂。置衣魂轝。以太牢告祭。遷衣於寢宮御榻之右。覆以夷衾焉。

  皇后韋氏。神龍元年二月十二日。立為皇后。十一月二日。尊為順天皇后。三年八月十五日。加順天翊聖皇后。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降為庶人。初。神龍元年十二月。侍中桓彥範上表曰。昔孔子論詩。關雎為始。言后妃者。人倫之本。理亂之端也。故英皇降而虞道興。任姒歸而周宗盛。桀奔南巢。禍階妹喜。魯桓滅國。惑以齊媛。伏見陛下每臨朝聽政。皇后必施帷幔。坐於殿上。得聞政事。臣歷選列辟。詳求往代。帝王有與婦人謀及政者。莫不破國亡身。傾輈繼路。且以陰乘陽。違天也。以婦凌夫。違人也。違天不祥。違人不義。由是古人譬以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易曰。无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預於國政也。伏願鑒古人之言。察古人之意。上以社稷為重。下以蒼生為念。宜令皇后無往正殿。干及外朝。專在中宮。聿修陰教。則坤儀式固。鼎命維新。

  睿宗皇后劉氏。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贈皇后。景雲元年二月二十三日。追諡肅明皇后。天寶八載六月十五日。追尊肅明順聖皇后。

  皇后竇氏。唐隆元年贈皇后。景雲二年。追諡昭成皇后。天寶八載。追尊昭成順聖皇后。贈諡日月。並與肅明皇后同。

  元宗皇后王氏。長壽二年。納為妃。先天元年八月二十日。立為皇后。開元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廢為庶人。

  皇后楊氏。至德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追尊皇后。諡曰元獻。立廟於太廟之西。四時薦享。皆準太廟一室之儀。至寶應二年四月。遷神主于太廟。祔元宗室。

  皇后武氏。恆安王攸止女。攸止卒後。后尚幼。隨例入宮。及王皇后廢。賜號惠妃。宮中禮秩。一同皇后。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薨。年四十。贈皇后。諡曰貞順。仍立廟於京師昊天觀之角。乾元之後。享祀仍停。初。十四年四月。侍御吏潘好禮。聞上欲以惠妃為皇后。進疏諫曰。臣嘗聞禮記曰。父母之讎。不共戴天。公羊傳曰。子不復父讎。不子也。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丁蘭報木母之恩。春秋美其義。漢史稱其孝。陛下既不以齊襄為法。丁蘭為戒。豈得欲以武氏為國母。當何以見天下之人乎。不亦取笑於天下乎。非止虧損禮經。實恐污辱名教。又惠妃再從叔三思。從父延秀等。並干亂朝綱。遞窺神器。豺狼同穴。梟獍同林。至如惡木垂陰。志士不息。盜泉飛液。正夫莫飲。良有旨哉。且匹夫匹婦。欲結夫妻者。尚相揀擇。況陛下是累聖之貴。天子之尊乎。伏願陛下詳察古今。鑒戒成敗。慎擇華族之女。必在禮義之家。稱神祇之心。允億兆之望。為國大計。其在於茲。且惠妃本是左右執巾櫛者也。不當參立之。故春秋書宋人夏父之會。無以妾為夫人。齊桓公誓命於葵邱。亦曰無以妾為妻。此則夫子恐開窺競之端。深明嫡庶之別。又漢成帝欲立趙氏為皇后。劉輔極言。漢桓帝欲立薄氏于中宮。李雲切諫。又見人間盛言。尚書左丞相張說。自被停知政事之後。每諂附惠妃。誘蕩上心。欲取立后之功。更圖入相之計。伏願杜之于將漸。不可悔之于已成。且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復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極。則儲位實恐不安。皇太子既守器承祧。為萬國之主本。何可輕易。輒有搖動。古人所以見其漸者。良以是也。昔漢高祖以戚夫人之故。將易太子之位。時有商山四皓。雖不食漢庭之祿。尚能輔翼太子。況臣愚昧。職參憲府。慷慨關心。感激懷憤。陛下留神省察。

  蘇冕駁曰。此表非潘好禮所作。且好禮先天元年為侍御史。開元十二年為溫州刺史。致仕。表是十四年獻。而云職參憲府。若題年恐錯。即武惠妃先天元年始年十四。王皇后有寵未衰。張說又未為右丞相。竟未知此表是誰獻之。

  肅宗皇后吳氏。寶應元年五月十九日。追尊皇后。諡曰章敬。

  皇后張氏。至德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良娣張氏冊為淑妃。乾元元年三月六日。立為皇后。寶應元年。有罪幽死別所。

  代宗皇后獨孤氏。大歷十年。追尊曰貞懿皇后。十月十六日忌。皇后沈氏。開元末。選入宮。天寶末。以胡寇犯闕。元宗西狩棄妃。故為賊所得。拘于東都之掖庭。代宗收東都。見之。留宮中。及史思明再犯河洛。遂失所在。十餘年求之不得。至德宗即位。建中元年八月。追尊為皇太后。遂以睦王述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書喬琳為副。昇平公主宜備起居。候知行在。即嚴扈法駕奉迎。至二年二月。群臣以皇太后問至。稱賀。既而謬焉。四方詐稱太后者數四。至貞元元年九月。禮儀使奏太皇太后沈氏。厭代登真。於今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極。建中初。已發明詔。舟車所至。靡不週遍。歲月滋深。迎訪理絕。謹按晉庾蔚之議云。尋求三年之外。又俟中壽而服之。今參詳禮經。博稽故事。伏請以大行皇帝啟攢宮日。百官舉哀於肅章門內之正殿。先令有司造褘衣一副。發哀日。令內官以褘衣置於幄座。自後令宮人朝夕上食。先告元陵。次告宗廟。上太皇太后諡冊。次造神主。擇日祔代宗廟。其褘衣。備法駕奉遷於元陵祠殿。置于代宗皇帝袞衣之右。便以今年十一月二日發哀為忌。追冊曰睿真皇后。從之。

  德宗皇后王氏。貞元二年十一月。冊為皇后。其月二十一日忌。三年正月。上尊諡曰昭德皇后。其諡冊文初令兵部侍郎李紓撰。上以紓謂皇后為大行皇后。非也。詔學士吳通元為之。通元又云咨后王氏。亦非也。按貞觀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諡冊文曰。皇后長孫氏。斯得之矣。其年二月。皇后發引。梓宮進辭太廟於永安門。升轀輬車於安福門。從陰陽之吉也。三月。以皇后廟樂章九首付有司。令議廟舞之號。禮官請號坤元之舞。從之。其樂章初令宰臣張延賞柳渾等撰。及進。留中不下。又命翰林學士吳通元為之。時上務簡約。不立廟。令於陵所祠殿奉安神主。三年正月十八日。太常博士李吉甫奏曰。準國朝故事。昭成皇后。肅明皇后。元獻皇后。並置別廟。若於大行皇帝陵所祠殿奉安神主。禮經典故。檢討無文。伏以元獻皇后。廟在太社之西。今請修葺。以為大行皇后別廟。敕旨。宜依。仍付所司。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待詔楊季炎等奏。奉進止。宜於兩儀殿虞祭畢。擇日祔廟。準經勘擇。用三月十八日一時。兩儀靈座。便請除之。詔下太常。詳求典故。太常卿董晉。與博士李吉甫張薦等奏曰。伏惟古禮。合用今年七月卒哭祔廟。國朝故事。高祖六月而葬。睿宗十月而葬。並葬訖便卒哭。祔廟。聖朝典故。伏請遵仍。令所司於今月十八日已前擇卒哭位。哭訖。以十八日祔廟。制曰。可。

  順宗皇后王氏。貞元元年八月。冊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五月。冊為皇太后。十一年三月四日忌。憲宗皇后郭氏。元和十五年閏正月。冊為皇太后。大中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忌。其年七月。上尊諡曰懿安皇太后。

  皇后鄭氏。會昌六年四月。上尊號曰皇太后。大中元年。上尊號曰孝明皇太后。

  穆宗皇后王氏。長慶四年二月。冊為皇太后。會昌四年正月十二日忌。五年四月。上尊諡曰恭僖皇太后。皇后蕭氏。寶歷三年三月。冊為皇太后。大中元年四月十五日忌。其年八月。上尊諡曰貞獻皇太后。

  穆宗皇后韋氏。會昌時。追冊為皇太后。諡曰宣懿。武宗母也。

  敬宗皇后。史闕。文宗皇后。史闕。武宗皇后鄭氏。

  宣宗皇后晁氏。大中十三年九月。上尊諡曰元昭皇太后。

  懿宗皇后王氏。咸通十四年八月。冊為惠安太后。文德元年四月。上尊諡曰恭獻皇太后。

  僖宗皇后。史闕。

  昭宗皇后何氏。光化元年四月冊為皇后。天祐元年冊為皇太后。居積善宮。天祐二年十二月。為梁王密遣人所害。

  雜錄

  開元四年正月。大理少卿李衢奏。奉進止。令修皇后譜牒事。伏請降明敕。奉敕。宜依。仍令戶部量事供其紙筆。貞元二年十二月。有司以皇后在殯。請禁公私聲樂。詔曰。大行皇后喪。庶民之間。並已除服。緣情制禮。須使合宜。其太常權停教習。京城及諸府。任舉樂音。

  三年正月。詔中書門下兩省及常參官。各宜撰大行皇后挽歌詞三首。其月。詔內外諸親。設祭於大行皇后。並不假飾花果。已後公私集會。並宜準此。初。皇后母郕國夫人鄭氏等。請設祭。可之。自是宗室諸親。及李晟渾瑊。神策六軍大將。皆請設祭。自啟攢宮後。日有數祭。至於將遷座乃止。

  元和十一年三月。順宗皇后王氏。崩於南內之咸寧殿。諡曰莊憲。初。太常少卿韋纁進諡議。公卿署定。欲告天地宗廟。禮院奏議曰。謹按曾子問。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古者天子稱天以誄之。皇后之諡。則讀於廟。江都集禮引白虎通曰。皇后何所諡之。諡之於廟。又曰。皇后無外事。無為于郊。傳曰。故雖天子。必有尊也。準禮。賤不得誄貴。子不得爵母。所以必諡於廟者。諡宜受成於宗廟。故天子諡成于郊。皇后諡成于廟。今請準禮。集百官連署諡狀訖。讀於太廟。然後上諡于兩儀殿。既符故事。允合禮經。從之。其年四月。西川節度使李儀簡。遣使往南詔告皇太后哀。凡天子之喪。嗣天子以卿大夫告於四夷。太后皇后之喪。則方鎮告之。故事也。時以太后崩。不聽政。欲準故事。冢宰以總百官。宰相禮儀使裴度獻議曰。冢宰是殷周六官之首。既掌邦禮。實統百司。故王者諒陰。百官權聽之制。後代設官。既無此號。不可虛設。且國朝故事。或置或否。古今異制。不必因循。其諸司公事。望請中書門下處分。從之。其年七月。禮儀使奏。自秦漢以來。天子之后稱皇后。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加太字者。所以加尊稱也。國朝典禮。皆稱舊制。開元六年正月。太常奏。昭成皇太后諡號。已牒禮部。禮部以太字非之。太常報曰。入廟稱后。義係於夫。在朝稱太后。義係於子。並載在史策。垂之不朽。今百司文牒及奏狀。參詳典故。恐不合除太字。如諡冊入陵。神主入廟。即當去之。奏可。十五年五月。莊憲皇太后弟故左金吾衛大將軍王用妻胡氏進狀云。請用姑莊憲皇太后蔭。補千牛。申中書門下。稱准格無條。伏見貞元中。沈翬用姑睿真皇太后蔭。元和中妾弟二男浩。亦用皇太后蔭。伏乞天恩允妾所奏。可之。仍入格令。

  天祐元年九月。冊昭宗皇后何氏為皇太后。中書門下奏請太后宮請以積善為名。從之。

  內職

  舊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以備周禮六宮之數。其外又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分掌宮中服御藥膳之事。宮正糾愆失。彤史紀功書過。龍朔二年。改易官名。置贊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嬪。承閨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衛僊六人。正六品。以代寶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櫛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復舊。高祖太宗黜隋之亂政。未下車而大放宮女。正位配尊。惟其舊德。宮閫之職。備員而已。所謂刑于內以正乎外。及高宗永徽之後。政出宮中。公卿大夫。罔不憚服。其取威也多。山陵未畢。而冢嗣再廢。遂闕翦王室。改立宗社。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及中宗追王韋氏。崇寵三思。使以先朝故事尊誘之。於是慶雲之瑞。宣於朝廷。桑女之歌。布於天下。防閑之道大壞。亂逆之謀預召矣。卒以禍敗。為後王誡。元宗即位。大加懲革。內外有別。家道正矣。

  懿宗淑妃郭氏。生同昌公主。帝在藩邸。常經重疾。妃侍醫藥。見黃龍出入臥內。既間。妃以異告。帝曰。慎勿言之。貴必不相忘。婕妤崔氏。王氏。此條原本有闕。

  雜錄

  貞觀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尚書八座議曰。謹按王者正位。作為人極。朝有公卿之列。室有嬪御之序。內政修而家理。外教和而國安。爰自周代。洎乎漢室。名號損益。時或不同。然皆寤寐賢才。博採淑令。非唯德洽宮壼。抑亦慶流邦國。近代以降。情溺私寵。掖庭之選。有乖故實。或微賤之族。禮訓蔑聞。或刑戮之家。怨憤充積。而濫吹名級。入侍宮闈。即事而言。竊未為得。臣等伏請。今日以後。後宮及東宮內職員有闕者。皆選有才行充之。若內無其人。則旁求於外。采擇良家。以禮聘納。

  永徽六年十月。武后未立。上特號為宸妃。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奏言。帝王嬪妃。自有恆數。今若別立妃號。臣等竊以為不可。乃止。

  貞元六年七月九日。太常卿崔縱奏。謹按司封令及六典。王母為太妃。高祖宇文昭儀生韓王元嘉。後為韓國太妃。太宗燕妃生越王貞。後為越國太妃。今諸王母未有封號。請遵典故。其月。吏部郎中柳冕署狀。稱歷代故事及六典。無公主母稱號。臣謹約文比義。公主母既因公主而貴。伏請降於王母一等。命為太儀。各以公主本封。加太儀之上。旨依。

  元和四年。德宗皇帝妃韋氏卒。廢朝三日。妃祖濯。尚中宗女定安公主。官至衛尉少卿。父會昌中為義王駙馬。妃少入宮。性敏順。善於承奉。德宗重之。遂冊為妃。六宮服其德。崇陵復土畢。於園寢終三年之制。至是卒。

  尚宮宋氏葬。奉敕令所司供鹵簿。準故事。只合給儀仗。詔以鼓吹賜之。宋氏姊妹五人。皆有文學。貞元中。澤潞節度使李抱真。貢至闕下。德宗召入宮試。兼問經史文義。深加賞歎。自後皇太子及諸王公主等。多從受學。姊妹中。尚宮尤通達人事。自憲宗穆宗。呼為先生。其名實根本。具在憲宗實錄。寶歷元年。贈梁國夫人。其年七月。敕殿中。上奉御郭環曾祖故陳州刺史崇。可封工部尚書。曾祖母唐氏。可贈晉昌郡夫人。祖母李氏。可贈隴西郡夫人。父右威衛將軍義。可贈禮部尚書。以環妹才人有寵故也。未為妃后。一旦褒贈。榮及祖禰。前例無之。

  天祐二年九月六日。內出宣旨。乳母楊氏可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可準楊氏例改封。中書奏議。言乳母古無封夫人賜內職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漢順帝以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聖為野王君。當時朝議。猶或非之。惟中宗封乳母于氏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為蓨國夫人。今國祚中興。禮儀革舊。臣等商量。楊氏望賜號安聖君。王氏福聖君。第二王氏康聖君。從之。

  其年十二月。敕宮嬪女職。本備內任。近年以來。稍失禮儀。今後每遇延英坐朝日。只令小黃門祇候引從。宮人不得擅出內。

  出宮人

  武德九年八月十八日。詔王者內職。取象天官。上備列宿之序。下供埽除之役。肇自古昔。具有節文。末代奢淫。搜算無度。朕顧省宮掖。其數實多。憫茲深閉。久離親族。一時減省。各從娶聘。自是中宮前後所出。計三千餘人。貞觀二年春三月。中書舍人李百藥上封事曰。自陛下受命已來。詔示天下。薄賦輕徭。恤刑慎獄。躬行節儉。減損服御。雖堯舜德音。無以過此。然陰氣鬱積。亦恐是旱之咎徵。往年雖出宮人。未為盡善。竊聞大安宮及掖庭內。無用宮人。動有數萬。衣食之費。固自倍多。幽閉之冤。足感和氣。亢陽為害。亦或由茲。至七月三日。上謂侍臣曰。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隋氏末年。求采無已。此皆竭人財力。朕所弗取。且灑埽之餘。更何所用。今將出之。任求伉儷。非獨以省費息人。亦各得遂其性。於是命尚書左丞戴冑。給事中杜正倫等。於掖庭宮西門簡出之。開元二年八月十日詔曰。古者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以備內職焉。朕恭膺大寶。頗修舊號。而六宮曠位。未副於周禮。八月算人。不行於漢法。至於姜后進諫。永巷脫簪。袁盎有言。上林引席。此則朕之所慕。未曾忘也。頃者。人頗喧譁。聞於道路。以為朕求聲色。選備掖庭。豈余志之未孚。何斯言之妄作。往緣太平公主取人入宮。朕以事雖順從。未能拒抑。見不賢莫若自省。欲止謗莫若自修。改而更張。損之可也。妃嬪已下。朕當揀擇。使還其家。宜令所司將車牛。今月十二日。赴崇明門待進止。

  大歷十四年五月。出宮人百餘人。

  貞元二十一年三月。出後宮人三百人。其月。又出後宮及教坊女妓六百人。聽其親戚迎於九僊門。百姓莫不叫呼大喜。

  元和八年六月。出宮人二百車。任其嫁配。十年十二月。出宮人七十二人。

  長慶四年二月。敕先在掖庭宮人。及逆人家口。并配內園者。並放出外。任其所適。其月敕文。宮中老年及殘疾不任使役。并有父母者。並委所司。選擇放出。

  寶歷二年十二月。敕在內宮女。宜放三千人。願嫁及歸近親。並從所便。不須尋問。

  開成三年二月。文宗以旱出宮人劉好奴等五百餘人。送兩街寺觀。任歸親戚。翌日。因紫宸對。宰相李珏曰。陛下放宮女數多。德邁千古。漢制八月算人。晉武平吳。亦多採擇。仲尼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宰相鄭覃曰。昔晉武以採擇之失。中原化為左衽。千古可為殷鑒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