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國語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目录页 下一页

 

國語卷第一

 

  周語上

  1 穆王將征犬戎〔一〕,祭公謀父諫曰:「不可〔二〕。先王耀德不觀兵〔三〕。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四〕,觀則玩,玩則無震〔五〕。是故周文公之頌曰〔六〕:『載戢干戈,載櫜弓矢〔七〕。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八〕,允王保之〔九〕。』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一0〕,阜其財求〔一一〕而利其器用〔一二〕,明利害之鄉〔一三〕,以文修之〔一四〕,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一五〕。

  〔一〕 穆王,周康王之孫、昭王之子穆王滿也。征,正也,上討下之稱。犬戎,西戎之別名也,在荒服之中。

  〔二〕 祭,畿內之國,周公之後也,為王卿士。謀父,字也。傳曰:「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矣。」

  〔三〕 耀,明也。觀,示也。明德,尚道化也。不示兵者,有大罪惡然後致誅,不以小小示威武也。

  〔四〕 戢,聚也。威,畏也。時動,謂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守則有財,征則有威。

  〔五〕 玩,黷也。震,懼也。

  〔六〕 文公,周公旦之謚也。頌,時邁之詩也。武王既伐紂,周公為作此詩,巡守、告祭之樂歌也。

  〔七〕 載,則也。干,楯也。戈,戟也。櫜,韜也。言天下已定,聚斂其干戈,韜藏其弓矢,示不復用也。

  〔八〕 懿,美也。肆,陳也。于,於也。時,是也。夏,大也。言武王常求美德,故陳其功德,於是夏而歌之。樂章大者曰夏。

  〔九〕 允,信也。信武王能保此時夏之美。

  〔一0〕懋,勉也。性,情性也。

  〔一一〕阜,大也。大其財求,不障壅也。

  〔一二〕器,兵甲也。用,耒耜之屬也。

  〔一三〕示之以好惡也。鄉,方也。

  〔一四〕文,禮法也。

  〔一五〕保,守也。滋,益也。


  「昔我先王世后稷〔一〕,以服事虞、夏〔二〕。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三〕,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四〕,而自竄于戎、狄之閒〔五〕,不敢怠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六〕,修其訓典〔七〕,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八〕。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九〕。商王帝辛,大惡於民〔一0〕。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一一〕。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一二〕。

  〔一〕 后,君也。稷,官也。父子相繼曰世,謂棄與不窋也。

  〔二〕 謂棄為舜后稷,不窋繼之於夏啟也。

  〔三〕 棄,廢也。衰,謂啟子太康廢稷之官,不復務農也。書序曰:「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

  〔四〕 失稷官也。不窋,棄之子也。周之禘祫文、武,不先不窋,故通謂之王,商頌亦以契為玄王也。

  〔五〕 竄,匿也。堯封棄於邰,至不窋失官,去夏而遷於邠,邠西接戎、北近狄也。

  〔六〕 纂,繼也。緒,事也。

  〔七〕 訓,教也。典,法也。

  〔八〕 奕,奕前人也。載,成也。忝,辱也。

  〔九〕 保,養也。

  〔一0〕商,殷之本號也。帝辛,紂名。大惡,大為民所惡也。

  〔一一〕戴,奉也。戎,兵也。牧,商郊牧野。

  〔一二〕恤,憂也。隱,痛也。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一〕,邦外侯服〔二〕,侯、衛賓服〔三〕,蠻、夷要服〔四〕,戎、狄荒服〔五〕。甸服者祭〔六〕,侯服者祀〔七〕,賓服者享〔八〕,要服者貢〔九〕,荒服者王〔一0〕。日祭〔一一〕、月祀〔一二〕、時享〔一三〕、歲貢〔一四〕、終王〔一五〕,先王之訓也。有不祭則修意〔一六〕,有不祀則修言〔一七〕,有不享則修文〔一八〕,有不貢則修名〔一九〕,有不王則修德〔二0〕,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二一〕。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二二〕,告不王〔二三〕。於是乎有刑罰之辟〔二四〕,有攻伐之兵〔二五〕,有征討之備〔二六〕,有威讓之令〔二七〕,有文告之辭〔二八〕。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二九〕,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

  〔一〕 邦內,謂天子畿內千里之地。商頌曰:「邦畿千里,維民所止。」王制曰:「千里之內曰甸。」京邑在其中央,故夏書曰「五百里甸服」,則古今同矣。甸,王田也。服,服其職業也。自商以前,并畿內為五服。武王克殷,周公致太平,因禹所弼除畿內,更制天下為九服。千里之內謂之王畿,王畿之外曰侯服,侯服之外曰甸服。今謀父諫穆王,稱先王之制猶以王畿為甸服者,甸,古名,世俗所習也。故周襄王謂晉文公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是也。周禮亦以蠻服為要服,足以相況也。

  〔二〕 邦外,邦畿之外也。方五百里之地謂之侯服。侯服,侯圻也。言諸侯之近者,歲一來見也。

  〔三〕 此總言之也。侯,侯圻也。衛,衛圻也。言自侯圻至衛圻,其閒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千五百里,中國之界也。謂之賓服,常以服貢賓見於王也。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衛圻。周書康誥曰「侯、甸、男、采、衛」,是也。凡此服數,諸家之說皆紛錯不同,唯賈君近之。

  〔四〕 蠻,蠻圻。夷,夷圻也。周禮,衛圻之外曰蠻圻,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之界也。夷圻去王城四千里。周禮行人職,衛圻之外謂之要服,此言蠻、夷要服,則夷圻朝貢或與蠻圻同也。要者,要結好信而服從也。

  〔五〕 戎、狄,去王城四千五百里至五千里也。四千五百里為鎮圻,五千里為蕃圻,在九州之外荒裔之地,與戎、狄同俗,故謂之荒,荒忽無常之言也。

  〔六〕 供日祭也。此采地之君,其見無數。

  〔七〕 供月祀也。堯、舜及周,侯服皆歲見也。

  〔八〕 供時享也。享,獻也。周禮,甸圻二歲而見,男圻三歲而見,采圻四歲而見,衛圻五歲而見。其見也,必以所貢助祭於廟,孝經所謂「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者也。

  〔九〕 供歲貢也。要服六歲一見也。

  〔一0〕王,王事天子也。周禮,九州之外謂之蕃國,世一見,各以其所貴寶為贄,故詩云:「自彼氐、羌,莫敢不來王。」

  〔一一〕日祭,祭於祖、考,謂上食也。近漢亦然。

  〔一二〕月祀於曾、高也。

  〔一三〕時享於二祧也。

  〔一四〕歲貢於壇、墠也。

  〔一五〕終,謂終世也。朝嗣王及即位而來見。

  〔一六〕意,志意也。謂邦國之內有違闕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責也。畿內近,知王意。 案:「邦國」,公序本作「邦甸」。

  〔一七〕言,號令也。

  〔一八〕文,典法也。

  〔一九〕名,謂尊卑職貢之名號也。晉語曰:「信於名則上下不干也。」

  〔二0〕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二一〕序成,謂上五者次序已成,而有不至,則有刑誅。

  〔二二〕讓,譴責也。

  〔二三〕謂以文辭告曉之也。地遠者罪輕。

  〔二四〕刑不祭也。

  〔二五〕伐不祀也。

  〔二六〕征不享也。

  〔二七〕讓不貢也。

  〔二八〕告不王也。

  〔二九〕勤,勞也。


  「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一〕,犬戎氏以其職來王〔二〕,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三〕。』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四〕!吾聞夫犬戎樹惇〔五〕,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六〕,其有以禦我矣〔七〕!」

  〔一〕 大畢、伯士,犬戎氏之二君也。終,卒也。

  〔二〕 以其職,謂其嗣子以其貴寶來見王。

  〔三〕 享,賓服之禮。以責犬戎,而示之兵法也。 案:「法」,公序本作「非」。

  〔四〕 幾,危也。頓,敗也。

  〔五〕 樹,立也。言犬戎立性惇樸。

  〔六〕 帥,循也。純,專也。固,一也。言犬戎循先王之舊德,奉其常職,天性專一,終身不移,不聽穆王責其不享也。

  〔七〕 禦,猶距也。


  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一〕。自是荒服者不至〔二〕。

  〔一〕 白狼、白鹿,犬戎所貢。

  〔二〕 穆王責犬戎以非禮,暴兵露師,傷威毀信,故荒服者不至。


  2 恭王遊於涇上,密康公從〔一〕,有三女奔之〔二〕。其母曰:「必致之於王〔三〕。夫獸三為群〔四〕,人三為眾,女三為粲。〔五〕王田不取群〔六〕,公行下眾〔七〕,王御不參一族〔八〕。夫粲,美之物也。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九〕?王猶不堪,況爾小醜乎〔一0〕?小醜備物,終必亡〔一一〕。」康公不獻。一年,王滅密〔一二〕。

  〔一〕 恭王,穆王之子恭王伊扈也。涇,水名。康公,密國之君,姬姓也。

  〔二〕 奔,不由媒氏也。三女同姓也。

  〔三〕 康公之母欲使進於王。

  〔四〕 自三以上為群。

  〔五〕 粲,美貌也。

  〔六〕 不盡群也。易曰:「王用三驅,失前禽也。」

  〔七〕 公,諸侯也。下眾,不敢誣眾也。禮,國君下卿位,遇眾則式禮也。

  〔八〕 御,婦官也。參,三也。一族,父子也。故取異姓以備三,不參一族也。 案:「異姓」,公序本作「姪娣」。

  〔九〕 堪,任也。

  〔一0〕醜,類也。王者至尊,猶且不堪,況爾小人之類乎?

  〔一一〕言德小而物備,終取之必以亡。

  〔一二〕密,今安定陰密縣是也,近涇。


  3 厲王虐,國人謗王〔一〕。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二〕!」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三〕,以告,則殺之〔四〕。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五〕。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六〕」邵公曰:「是障之也〔七〕。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八〕。川壅而潰,傷人必多〔九〕,民亦如之〔一0〕。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一一〕,為民者宣之使言〔一二〕。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一三〕,瞽獻曲〔一四〕,史獻書〔一五〕,師箴〔一六〕,瞍賦〔一七〕,矇誦〔一八〕,百工諫〔一九〕,庶人傳語〔二0〕,近臣盡規〔二一〕,親戚補察〔二二〕,瞽、史教誨〔二三〕,耆、艾修之〔二四〕,而後王斟酌焉〔二五〕,是以事行而不悖〔二六〕。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二七〕;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二八〕。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二九〕,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三0〕。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三一〕」王不聽,於是國〔三二〕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三三〕

  〔一〕 厲王,恭王之曾孫、夷王之子厲王胡也。謗,誹也。

  〔二〕 邵公,邵康公之孫穆公虎也,為王卿士。言民不堪暴虐之政令。

  〔三〕 衛巫,衛國之巫也。監,察也。巫人有神靈,有謗必知之。 案:「巫人」,公序本作「以巫」。

  〔四〕 巫言謗王,王則殺之。

  〔五〕 不敢發言,以目相眄而已。

  〔六〕 弭,止也。

  〔七〕 障,防也。

  〔八〕 流者曰川。言川不可防,而口又甚也。

  〔九〕 川之潰決,害於人也。

  〔一0〕民之敗亂,害於上也。

  〔一一〕為,治也。導,通也。

  〔一二〕宣,猶放也。觀民所言,以知得失。

  〔一三〕獻詩以風也。列士,上士也。

  〔一四〕無目曰瞽。瞽,樂師。曲,樂曲也。

  〔一五〕史,外史也。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一六〕師,少師也。箴,箴刺王闕,以正得失也。

  〔一七〕無眸子曰瞍。賦,公卿列士所獻詩也。

  〔一八〕有眸子而無見曰矇。周禮,矇主弦歌、諷誦。誦,謂箴諫之語也。

  〔一九〕百工,執技以事上者也。諫者執藝事以諫,謂若匠師慶諫魯莊公丹楹刻桷也。

  〔二0〕庶人卑賤,見時得失不得達,傳以語王也。

  〔二一〕近臣,謂驂僕之屬也。盡規,盡其規計以告王也。

  〔二二〕補,補過;察,察政也。傳曰:「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過也。」

  〔二三〕瞽,樂太師;史,太史也。掌陰陽、天時、禮法之書,以相教誨者。單襄公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二四〕耆、艾,師、傅也。師、傅修理瞽、史之教,以聞於王也。

  〔二五〕斟,取也。酌,行也。

  〔二六〕悖,逆也。

  〔二七〕猶,若也。山川所以宣地氣而出財用,口亦宣人心而言善敗也。

  〔二八〕廣平曰原,下溼曰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二九〕民所善者行之,民所敗者備之。

  〔三0〕阜,厚也。

  〔三一〕與,辭也。能幾何,言不久也。

  〔三二〕案:「國」下,公序本有「人」字。

  〔三三〕流,放也。彘,晉地,漢為縣,屬河東,今曰永安。


  4 厲王說榮夷公〔一〕,芮良夫曰〔二〕:「王室其將卑乎〔三〕!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四〕。夫利,百物之所生也〔五〕,天地之所載也〔六〕,而或專之,其害多矣〔七〕。天地百物,皆將取焉,胡可專也〔八〕?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九〕,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一0〕,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一一〕。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一二〕。』大雅曰:『陳錫載周〔一三〕。』是不布利而懼難乎〔一四〕?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學專利,其可乎〔一五〕?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一六〕。榮公若用,周必敗。」既,榮公為卿士〔一七〕,諸侯不享,王流于彘〔一八〕。

  〔一〕 說,好也。榮,國名。夷,謚也。

  〔二〕 芮良夫,周大夫芮伯也。

  〔三〕 卑,微也。

  〔四〕 專,擅也。

  〔五〕 利,生於物也。專利,是專百物也。

  〔六〕 載,成也。地受天氣以成百物也。

  〔七〕 害,謂惡害榮公者多也。孔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八〕 天地成百物,民皆將取用之,何可專其利也。

  〔九〕 導,開也。布,賦也。上謂天神,下謂人物也。

  〔一0〕極,中也。

  〔一一〕怵惕,恐懼也。

  〔一二〕頌,周頌思文也,謂郊祀后稷以配天之樂歌也。經緯天地曰文。克,能也。蒸,眾也。莫,無也。匪,不也。爾,女也。極,中也。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於天。謂堯時洪水,稷播百穀,立我眾民之道,無不於女時得其中者,功至大也。

  〔一三〕大雅文王之二章也。陳,布也。錫,賜也。言文王布賜施利,以載成周道也。

  〔一四〕言后稷、文王既布利,又懼難也。

  〔一五〕言不可也。

  〔一六〕鮮,寡也。歸附周者寡也。

  〔一七〕既,已也。卿士,卿之有事者。

  〔一八〕享,獻也。


  5 彘之亂,宣王在邵公之宮〔一〕,國人圍之。邵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是以及此難〔二〕。今殺王子,王其以我為懟〔三〕而怒乎〔四〕!夫事君者險而不懟〔五〕,怨而不怒,況事王乎?〔六〕」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長而立之〔七〕。

  〔一〕 宣王,厲王之子宣王靖也。在邵公之宮者,避難奔邵公也。

  〔二〕 及,至也。

  〔三〕 音墜。

  〔四〕 殺王子,命國人得殺之也。

  〔五〕 君,諸侯也。在危險之中不當懟。懟,謂若晉慶鄭怨惠公愎諫違卜,棄而不載。

  〔六〕 怨,心望也。怒,作氣也。

  〔七〕 彘之亂,公卿相與和而修政事,號曰「共和」,凡十四年而宣王立。


  6 宣王即位,不籍千畝〔一〕。虢文公諫曰〔二〕:「不可。夫民之大事在農〔三〕,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四〕,民之蕃庶於是乎生〔五〕,事之供給於是乎在〔六〕,和協輯睦於是乎興〔七〕,財用蕃殖於是乎始〔八〕,敦庬純固於是乎成〔九〕,是故稷為大官。〔一0〕古者,太史順時覛〔一一〕土,陽癉〔一二〕憤盈,土氣震發〔一三〕,農祥晨正〔一四〕,日月底于天廟〔一五〕,土乃脈發〔一六〕。

  〔一〕 籍,借也,借民力以為之。天子田籍千畝,諸侯百畝。自厲王之流,籍田禮廢,宣王即位,不復遵古也。

  〔二〕 賈侍中云:「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後,為王卿士。」昭謂:虢叔之後,西虢也。及宣王都鎬,在畿內也。

  〔三〕 穀,民之命,故農為大事也。

  〔四〕 出於農也。器實曰粢,在器曰盛。

  〔五〕 番,息也。庶,眾也。

  〔六〕 供,具也。給,足也。

  〔七〕 協,合也。輯,聚也。睦,親也。

  〔八〕 殖,長也。

  〔九〕 敦,厚也。庬,大也。

  〔一0〕民之大事在農,故稷之職為大官也。 案:汪遠孫國語發正(以下簡稱發正)卷一:「『大官』,當為『天官』。」

  〔一一〕音脈。

  〔一二〕丁佐反。

  〔一三〕覛,視也。癉,厚也。憤,積也。盈,滿也。震,動也。發,起也。

  〔一四〕農祥,房星也。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農事之候,故曰農祥也。

  〔一五〕底,至也。天廟,營室也。孟春之月,日月皆在營室也。

  〔一六〕脈,理也。農書曰:「春土長冒撅,陳根可拔,耕者急發。」 案:汪遠孫國語明道本攷異(以下簡稱攷異)卷一:「春」上脫「孟」字,「撅」當作「橛」。


  「先時九日〔一〕,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二〕,陽氣俱蒸,土膏其動〔三〕。弗震弗渝,脈其滿眚,穀乃不殖〔四〕。』稷以告〔五〕王曰:『史帥陽官以命我司事〔六〕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動〔七〕,王其祗祓,監農不易〔八〕。」』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九〕,司空除壇于籍〔一0〕,命農大夫咸戒農用〔一一〕。

  〔一〕 先,先立春日也。

  〔二〕 初吉,二月朔日也。詩云:「二月初吉。」

  〔三〕 蒸,升也。膏,潤也。其動,潤澤欲行也。

  〔四〕 震,動也。渝,變也。眚,災也。言陽氣俱升,土膏欲動,當即發動變寫其氣。不然,則脈滿氣結,更為災疫,穀乃不殖也。

  〔五〕 以太史之言告王。

  〔六〕 史,太史。陽官,春官。司事,主農事也。

  〔七〕 距,去也。

  〔八〕 祗,敬也。祓,齊戒、祓除也。不易,不易物土之宜也。

  〔九〕 百吏,百官。庶民,甸師氏所掌之民也,主耕耨王之籍田者。

  〔一0〕司空,掌地也。

  〔一一〕農大夫,田畯也。農用,田器也。


  「先時五日〔一〕,瞽告有協風至〔二〕,王即齋宮〔三〕,百官御事,各即其齋三日〔四〕。王乃淳〔五〕濯饗醴〔六〕,及期,〔七〕鬱人薦鬯〔八〕,犧人薦醴〔九〕,王祼鬯,饗醴乃行〔一0〕,百吏、庶民畢從。及籍,后稷監之〔一一〕,膳夫、農正陳籍禮〔一二〕,太史贊王〔一三〕,王敬從之。王耕一墢〔一四〕,班三之〔一五〕,庶民終于千畝〔一六〕。其后稷省〔一七〕功,太史監之;司徒省民,太師監之;畢,宰夫陳饗,膳宰監之〔一八〕。膳夫贊王,王歆大牢〔一九〕,班嘗之〔二0〕,庶人終食〔二一〕。

  〔一〕 先耕時也。

  〔二〕 瞽,樂太師,知風聲者也。協,和也,風氣和、時候至也。立春日融風也。 案:攷異卷一:「『日』字誤,公序本作『曰』。」

  〔三〕 所齋之宮也。

  〔四〕 御,治也。

  〔五〕 之純反。

  〔六〕 淳,沃也。濯,溉也。饗,飲也。謂王沐浴飲醴酒也。

  〔七〕 期,耕日也。

  〔八〕 鬱,鬱金香草,宜以和鬯酒也。周禮:「鬱人掌裸器,凡祭祀賓客,和鬱鬯以實彝而陳之。」共王之齋鬯也。

  〔九〕 犧人司樽,掌共酒醴。

  〔一0〕祼,灌也。灌鬯,飲醴,皆所以自香潔也。

  〔一一〕監,察也。

  〔一二〕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飲食膳羞之饋食。農正,田大夫也,主敷陳籍禮而祭其神,為農祈也。

  〔一三〕贊,導也。

  〔一四〕缽、伐二音。 案:公序本作「一墢,一耜之墢也。王無耦,以一耜耕。」

  〔一五〕班,次也。王耕一墢,一耦之發也。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發,廣尺深尺。三之,下各三其上也。王一墢、公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也。 案:「王耕一墢,一耦之發也。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發,廣尺深尺」二十五字,公序本無。

  〔一六〕終,盡耕之也。

  〔一七〕息井反。

  〔一八〕宰夫,下大夫。膳宰,膳夫也。

  〔一九〕歆,饗也。

  〔二0〕公、卿、大夫也。

  〔二一〕終,畢也。


  「是日也,瞽帥、音官以風土〔一〕。廩于籍東南,鍾而藏之,〔二〕而時布之于農〔三〕。稷則遍誡百姓,紀農協功〔四〕,曰:『陰陽分布,震雷出滯〔五〕。』土不備墾,辟在司寇〔六〕。乃命其旅曰:『徇〔七〕,農師一之〔八〕,農正再之〔九〕,后稷三之〔一0〕,司空四之〔一一〕,司徒五之〔一二〕,太保六之,太師七之〔一三〕,太史八之〔一四〕,宗伯九之〔一五〕,王則大徇。〔一六〕耨穫亦如之〔一七〕。』民用莫不震動,恪恭于農,修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于時〔一九〕,財用不乏,民用和同。

  〔一〕 音官,樂官。風土,以音律省土風,風氣和則土氣養也。

  〔二〕 廩,御廩也,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鍾,聚也。謂為廩以藏王所籍田,以奉粢盛也。

  〔三〕 布,賦也。

  〔四〕 紀,謂綜理也。協,同也。

  〔五〕 陰陽分布,日夜同也。滯,蟄蟲也。明堂月令曰:「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震雷,蟄蟲咸動,啟戶而出也。」

  〔六〕 墾,發也。辟,罪也。在司寇,司寇行其罪也。

  〔七〕 旅,眾也。徇,行也。

  〔八〕 一之,先往也。農師,上士也。

  〔九〕 農正,后稷之佐,田畯也,故次農師。

  〔一0〕后稷,農官之君也,故次農正。

  〔一一〕司空,主道路溝洫,故次后稷也。

  〔一二〕司徒,省民,故次司空也。

  〔一三〕太保、太師,天子三公,佐王論道,汎監眾官,不特掌事,故次司徒也。

  〔一四〕太史,掌達官府之治,故次太師也。

  〔一五〕宗伯,卿官,掌相王之大禮,若王不與祭則攝位,故次太史也。

  〔一六〕大徇,帥公、卿、大夫親行農也。

  〔一七〕如之,如耕時也。

  〔一八〕用,謂田器也。

  〔一九〕疆,境也。畔,界也。鎛,鋤屬。


  「是時也,王事唯農是務,無有求利於其官,以干農功〔一〕,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二〕,故征則有威,守則有財。若是,乃能媚於神〔三〕而和於民矣,則享祀時至而布施優裕也〔四〕。

  〔一〕 求利,謂變易使役,干亂農功。

  〔二〕 三時,春、夏、秋。一時,冬也。講,習也。

  〔三〕 媚,說也。

  〔四〕 優,饒也。裕,緩也。


  「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緒而棄其大功,匱神乏祀而困民之財〔一〕,將何以求福用民?」

  〔一〕 匱神乏祀,不耕籍也。困民之財,取於民也。

  王不聽。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一〕。

  〔一〕 姜氏之戎,西戎之別種,四岳之後也。傳曰:「我諸戎,四岳之裔冑。」言宣王不納諫務農,無以事神使民,以致弱敗之咎也。

  7 魯武公以括與戲見王〔一〕,王立戲〔二〕,樊仲山父諫曰:「不可立也〔三〕!不順必犯〔四〕,犯王命必誅,故出令不可不順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五〕,行而不順,民將棄上〔六〕。夫下事上,少事長,所以為順也。今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若魯從之而諸侯效之,王命將有所壅〔七〕,若不從而誅之,是自誅王命也〔八〕。是事也,誅亦失,不誅亦失〔九〕,天子其圖之!」王卒立之。魯侯歸而卒,及魯人殺懿公〔一0〕而立伯御〔一一〕。

  〔一〕 武公,伯禽之玄孫、獻公之子武公敖也。括,武公長子伯御也。戲,括弟懿公也。

  〔二〕 以為太子。

  〔三〕 仲山父,王卿士,食采於樊。

  〔四〕 不順,立少也。犯,魯必犯王命而不從也。

  〔五〕 令不行,即政不立也。

  〔六〕 使長事少,故民必棄上也。

  〔七〕 言先王立長之命,將壅塞不行也。

  〔八〕 誅王命者,先王之命立長,今魯亦立長,若誅之,是自誅王命也。

  〔九〕 誅之誅王命,不誅則廢命也。

  〔一0〕懿公,戲也。

  〔一一〕伯御,括也。


  8 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魯,立孝公〔一〕,諸侯從是而不睦〔二〕。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訓諸侯者〔三〕,樊穆仲曰:「魯侯孝〔四〕。」王曰:「何以知之?」對曰:「肅恭明神而敬事耇老〔五〕;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六〕而咨於故實〔七〕;不干所問,不犯所咨。」王曰:「然則能訓治其民矣。」乃命魯孝公於夷宮〔八〕。

  〔一〕 孝公,懿公之弟稱也。

  〔二〕 從是而不相親睦於王也。

  〔三〕 賈侍中云:「國子,諸侯之嗣子。」或云:「國子,諸侯之子,欲使訓導諸侯之子。」唐尚書云:「國子,謂諸侯能治國、子養百姓者。」昭謂:國子,同姓諸姬也。凡王子弟,謂之國子。導訓諸侯,謂為州伯者也。

  〔四〕 穆仲,仲山父之謚,猶魯叔孫穆子謂之穆叔。

  〔五〕 耇,凍梨也。

  〔六〕 遺訓,先王之教也。

  〔七〕 咨,謀也。故實,故事之是者。

  〔八〕 命為侯伯也。夷宮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廟。古者,爵命必於祖廟。


  9 宣王既喪南國之師〔一〕,乃料民於太原〔二〕。仲山父諫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司民協孤終〔三〕,司商協民姓〔四〕,司徒協旅〔五〕,司寇協姦〔六〕,牧協職〔七〕,工協革〔八〕,場協入〔九〕,廩協出〔一0〕,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知也。於是乎又審之以事〔一一〕,王治農於籍〔一二〕,蒐于農隙〔一三〕,耨穫亦於籍〔一四〕,獮於既烝〔一五〕,狩於畢時〔一六〕,是皆習民數者也,又何料焉〔一七〕?不謂其少而大料之,是示少而惡事也〔一八〕。臨政示少,諸侯避之。〔一九〕治民惡事,無以賦令〔二0〕。且無故而料民,天之所惡也〔二一〕,害於政而妨於後嗣〔二二〕。」王卒料之,及幽王乃廢滅〔二三〕。

  〔一〕 喪,亡也,敗于姜戎氏時所亡也。南國,江、漢之閒也,故詩云:「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二〕 料,數也。太原,地名也。

  〔三〕 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已上皆書於版。協,合也。無父日孤。終,死也。合其名籍,以登於王也。

  〔四〕 司商,掌賜族受姓之官。商,金聲清。謂人始生,吹律合之,定其姓名也。

  〔五〕 司徒,掌合師旅之眾也。

  〔六〕 司寇,刑官,掌合姦民,以知死刑之數也。

  〔七〕 周禮,牧人掌養犧牲,合其物色之數也。

  〔八〕 工,百工之官。革,更也,更制度者合其數。

  〔九〕 場人掌場圃,委積珍物,斂而藏之也。

  〔一0〕廩人掌九穀出用之數也。

  〔一一〕事,謂因籍田與蒐狩以簡知其數也。

  〔一二〕籍,籍於千畝田也。

  〔一三〕春田曰蒐。蒐,擇也。禽獸懷妊未著,搜而取之也。農隙,仲春既耕之後。隙,閑也。 案:「搜而」二字,公序本作「秋乃」。

  〔一四〕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

  〔一五〕秋田曰獮。獮,殺也,順時始殺也。烝,升也。月令:「孟秋乃升穀,天子嘗新。」既升:謂仲秋也。

  〔一六〕冬田曰狩。狩,圍守而取之。畢時,時務畢也。

  〔一七〕習,簡習也。

  〔一八〕言王不謂其眾少而大料數之,是示以寡少,又厭惡政事,不能修之意也。

  〔一九〕示天下以寡弱,諸侯將避遠王室,不親附也。

  〔二0〕言厭惡政事,無以賦令也。

  〔二一〕故,事也。天道清淨也。

  〔二二〕害政,敗為政之道也。妨後嗣,為將有禍亂也。

  〔二三〕幽王,宣王之子幽王宮涅也。滅,謂滅西周也。


  10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一〕。伯陽父曰:「周將亡矣〔二〕!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三〕;若過其序,民亂之也〔四〕。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五〕,於是有地震〔六〕。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七〕。陽失而在陰〔八〕,川源必塞〔九〕;源塞,國必亡〔一0〕。夫水土演而民用也〔一一〕。水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一二〕?昔伊、洛竭而夏亡〔一三〕,河竭而商亡〔一四〕。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一五〕,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一六〕,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一七〕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一八〕。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一九〕。

  〔一〕 西周,謂鎬京也,幽王在焉,邠、岐之所近也。三川,涇、渭、洛,出於岐山也。震,動也。地震,故三川亦動也,川竭也。

  〔二〕 伯陽父,周大夫也。

  〔三〕 序,次也。

  〔四〕 過,失也。言民者,不敢斥王也。

  〔五〕 烝,升也。陽氣在下,陰氣迫之,使不能升也。

  〔六〕 陰陽相迫,氣動於下,故地震也。

  〔七〕 鎮,為陰所鎮笮也。笮,莊百反。

  〔八〕 在陰,在陰下也。

  〔九〕 地動則泉源塞。

  〔一0〕國依山川,今源塞,故國將亡也。

  〔一一〕水土氣通為演,演猶潤也。演則生物,民得用之。

  〔一二〕水氣不潤,土枯不養,故乏財用。

  〔一三〕竭,盡也。伊出熊耳,洛出冢嶺。禹都陽城,伊、洛所近。 案:「竭,盡也」,公序本作「伊、洛竭涸也。」

  〔一四〕商人都衛,河水所經。

  〔一五〕二代之季,謂桀、紂也。

  〔一六〕依其精氣利澤也。

  〔一七〕水泉不潤,枯朽而崩。

  〔一八〕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也。

  〔一九〕東遷,謂平王遷於洛邑也。


  11惠王三年〔一〕,邊伯、石速、蒍國出王而立子頹〔二〕。王處於鄭三年。王子頹飲三大夫酒,子國為客〔三〕,樂及遍儛〔四〕。鄭厲公見虢叔〔五〕,曰:「吾聞之,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六〕,而況敢樂禍乎!今吾聞子頹歌舞不息,樂禍也〔七〕。夫出王而代其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是謂樂禍。禍必及之,盍納王乎?」虢叔許諾。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八〕,殺子頹及三大夫,王乃入也。

  〔一〕 惠王,周莊王之孫、釐王之子惠王涼也。三年,魯莊公十九年也。 案攷異卷一:「『三』當作『二』」。

  〔二〕 三子,周大夫。子頹,莊王之少子王姚之子。王姚嬖於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及邊伯之宮,又收石速之秩,故三子出王而立子頹。

  〔三〕 子國,蒍國也。客,上客也。

  〔四〕 遍儛,六代之樂,謂黃帝曰雲門,堯曰咸池,舜曰簫韶,禹曰大夏,殷曰大濩,周曰大武也。一曰:「諸侯、大夫遍儛。」

  〔五〕 厲公,鄭莊公之子厲公突也。虢叔,王卿士,虢公林父也。

  〔六〕 不舉樂也。

  〔七〕 案:公序本作「今吾聞子頹歌舞不思憂。」

  〔八〕 圉門,南門也。二門,王城門也。


  12十五年,有神降於莘〔一〕,王問於內史過〔二〕,曰:「是何故?固有之乎〔三〕?」對曰:「有之。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四〕、精潔、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五〕,其惠足以同其民人〔六〕。神饗而民聽,民神無怨,故明神降之,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國之將亡,其君貪冒、辟邪〔七〕、淫佚、荒怠、麤穢、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八〕;其刑矯誣〔九〕,百姓攜貳〔一0〕。明神不蠲〔一一〕而民有遠志〔一二〕,民神怨痛,無所依懷〔一三〕,故神亦往焉,觀其苛慝而降之禍〔一四〕。是以或見神〔一五〕以興,亦或以亡。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一六〕;其亡也,回祿信於耹〔一七〕隧〔一八〕。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一九〕;其亡也,夷羊在牧〔二0〕。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二一〕;其衰也,杜伯射王於鄗〔二二〕。是皆明神之志者也〔二三〕。」

  〔一〕 惠王十五年,魯莊公三十二年也。降,謂下也。言自上而下,有聲象以接人也。莘,虢地也。

  〔二〕 內史,周大夫,過,其名也,掌爵祿廢置及策命諸侯、孤、卿、大夫也。

  〔三〕 故,事也。固猶嘗也。

  〔四〕 齊,一也。衷,中也。

  〔五〕 惠,愛也。馨香,芳馨之升聞者也。

  〔六〕 同,猶一也。

  〔七〕 冒,抵冒也。

  〔八〕 腥臊,臭惡也。登,上也。芳馨不上聞於神,神不饗也。傳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九〕 以詐用法曰矯,加誅無罪曰誣。

  〔一0〕攜,離;貳,二心也。

  〔一一〕蠲,潔也。

  〔一二〕欲叛也。

  〔一三〕懷,歸也。

  〔一四〕苛,煩也。慝,惡也。

  〔一五〕案:「見神」,王引之經義述聞(以下簡稱述聞)卷二0:「『見』,當為『{見寸}』,『{見寸}』古『得』字,形與『見』相近,因訛為『見』。下文曰:『道而得神,是謂逢福;淫而得神,是謂貪禍。』即其證也。」

  〔一六〕融,祝融也。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

  〔一七〕音禽。

  〔一八〕回祿,火神。再宿為信。耹隧,地名也。

  〔一九〕檮杌,鯀也。過信曰次。丕,大。邳山在河東。

  〔二0〕夷羊,神獸。牧,商郊牧野也。

  〔二一〕三君云:「鸑鷟,鳳之別名也。詩云:『鳳皇鳴矣,于彼高岡。』其在岐山之脊乎?」

  〔二二〕鄗,鄗京也。杜國,伯爵,陶唐氏之後也。周春秋曰:「宣王殺杜伯而不辜,後三年,宣王會諸侯田于囿,日中,杜伯起於道左,衣朱衣,冠朱冠,操朱弓、朱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也。」

  〔二三〕志,記也。見記錄在史籍者也。


  王曰:「今是何神也?」對曰:「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后〔一〕,實有爽德,協於丹朱〔二〕,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三〕。是實〔四〕臨照周之子孫而禍福之。夫神壹不遠徙遷〔五〕,若由是觀之,其丹朱之神乎?」王曰:「其誰受之?」對曰:「在虢土〔六〕。」王曰:「然則何為〔七〕?」對曰:「臣聞之:道而得神,是謂逢福〔八〕;淫而得神,是謂貪禍〔九〕。今虢少荒,其亡乎?」王曰:「吾其若之何?」對曰:「使太宰以祝、史帥狸姓,奉犧牲、粢盛、玉帛往獻焉〔一0〕,無有祈也〔一一〕。」

  〔一〕 昭王,周成王之孫、康王之子昭王瑕也。房,國名。

  〔二〕 爽,貳也。協,合也。丹朱,堯子也。

  〔三〕 憑,依也。儀,匹也。詩云:「實維我儀。」言房后之行有似丹朱,丹朱憑依其身而匹偶焉,生穆王也。

  〔四〕 案:「是實」,公序本無「是」字。攷異卷一:「公序本無『是』字,是也。『實』當作『寔』,『寔』,『是』也。」

  〔五〕 言神壹心依憑於人,不遠遷也。

  〔六〕 言神在虢,虢其受之也。

  〔七〕 何為在虢?

  〔八〕 逢,迎也。

  〔九〕 以貪取禍也。

  〔一0〕太宰,王卿也,掌祭祀之式、玉幣之事。祝,太祝也,掌祈福祥。史,太史,掌次主位。狸姓,丹朱之後也。神不歆非類,故帥以往也。純色曰犧。 案:「太宰,王卿也」,「王」,公序本作。「上」攷異卷一:「『王』字誤。」

  〔一一〕祈,求也。勿有求請,禮之而已。


  王曰:「虢其幾何?」對曰:「昔堯臨民以五〔一〕,今其冑見〔二〕,神之見也,不過其物〔三〕。若由是觀之,不過五年。」王使太宰忌父〔四〕帥傅氏及祝、史〔五〕奉犧牲、玉鬯往獻焉〔六〕。內史過從至虢〔七〕,虢公亦使祝、史請土焉〔八〕。內史過歸,以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於神而求福焉,神必禍之〔九〕;不親於民而求用焉,人必違之〔一0〕。精意以享,禋也〔一一〕;慈保庶民,親也〔一二〕。今虢公動匱百姓以逞其違〔一三〕,離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難乎〔一四〕!」十九年,晉取虢〔一五〕。

  〔一〕 五,五年一巡守也。

  〔二〕 冑,後也,謂丹朱之神也。

  〔三〕 物,數也。

  〔四〕 周公忌父。

  〔五〕 傅氏,狸姓也,在周為傅氏。

  〔六〕 玉鬯,鬯酒之圭,長尺二寸,有瓚,所以灌地降神之器也。

  〔七〕 從,從太宰而往也。內史不掌祭祀,王以其賢,使以聽之也。

  〔八〕 祝、史,虢之祝、史,祝應、史嚚。

  〔九〕 潔祀曰禋。

  〔一0〕用,用其財力也。

  〔一一〕享,獻也。

  〔一二〕慈,愛也。保,養也。

  〔一三〕逞,快也。違,邪也。

  〔一四〕求利,謂請土也。

  〔一五〕惠王十九年,魯僖之五年也。


  13襄王使邵公過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一〕,呂甥、郤芮相晉侯不敬〔二〕,晉侯執玉卑,拜不稽首〔三〕。

  〔一〕 襄王,周僖王之孫、惠王之子襄王鄭也。邵公過,邵穆公之後邵武公也。惠公,晉獻公之庶子惠公夷吾也。命,瑞命也。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為瑞節也。 案:「邵穆公之後邵武公也」句下,公序本有「為王卿士」四字。

  〔二〕 呂甥,瑕呂飴甥也;郤芮,冀芮:皆晉大夫。相,詔相禮儀也。不敬,慢惰也。

  〔三〕 玉,信圭,侯所執,長七寸。卑,下也。禮:「執天子器則尚衡。」稽首,首至地也。


  內史過歸,以告王曰:「晉不亡,其君必無後〔一〕。且呂、郤將不免。」王曰:「何故?」對曰:「夏書有之曰:『眾非元后,何戴〔二〕?后非眾,無與守邦〔三〕。』在湯誓曰:『余一人有罪,無以萬夫〔四〕;萬夫有罪,在余一人〔五〕。』在盤庚曰:『國之臧,則惟女眾〔六〕。國之不臧,則惟余一人,是有逸罰〔七〕。』如是則長眾使民,不可不慎也。民之所急在大事〔八〕,先王知大事之必以眾濟也,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九〕。考中度衷以蒞之,〔一0〕昭明物則以訓之〔一一〕,制義庶孚以行之〔一二〕。祓除其心,精也〔一三〕;考中度衷,忠也〔一四〕;昭明物則,禮也;制義庶孚,信也。然則長眾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禮不順,非信不行。今晉侯即位而背外內之賂〔一五〕,虐其處者,棄其信也〔一六〕;不敬王命,棄其禮也;施其所惡,棄其忠也〔一七〕;以惡實心,棄其精也〔一八〕。四者皆棄,則遠不至而近不和矣,〔一九〕將何以守國?

  〔一〕 後,後嗣也。

  〔二〕 夏書,逸書也。元,善也。后,君也。戴,奉也。

  〔三〕 邦,國也。

  〔四〕 湯誓,商書伐桀之誓也。今湯誓無此言,則散亡矣。天子自稱曰余一人。余一人有罪,無罪萬夫。

  〔五〕 在余一人,乃我教導之過也。

  〔六〕 盤庾,殷王祖乙之子,今商書盤庚是也。臧,善也。國俗之善,則惟女眾,歸功於下也。

  〔七〕 逸,過也。罰,猶罪也。國俗之不善,則惟余一人,是我有過也。言其罪當在我也。

  〔八〕 大事,戎、祀也。

  〔九〕 祓,猶拂也。

  〔一0〕蒞,臨也。考中,省己之中心以度人之衷心,恕以臨之也。

  〔一一〕物,事也。則,法也。

  〔一二〕義,宜也。庶,眾也。孚,信也。當制立事宜,為眾所信而行之也。

  〔一三〕精,潔也。

  〔一四〕忠,恕也。

  〔一五〕背外,不與秦地;背內,不與里、丕之田。

  〔一六〕虐其處者,殺里、丕之黨也。

  〔一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惡於下,故不以事上。今晉侯皆施之於人,故曰棄其忠也。

  〔一八〕實,滿也。

  〔一九〕四者,精、忠、禮、信也。


  「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一〕,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二〕。諸侯春秋受職於王以臨其民,〔三〕大夫、士日恪位著〔四〕以儆其官〔五〕,庶人、工、商各守其業以共其上。猶恐其有墜失也,故為車服、旗章以旌之〔六〕,為贄幣、瑞節以鎮之〔七〕,為班爵、貴賤以列之〔八〕,為令聞嘉譽以聲之〔九〕。猶有散、遷、懈慢而著在刑辟,流在裔土〔一0〕,於是乎有蠻、夷之國〔一一〕,有斧鉞、刀墨之民〔一二〕,而況可以淫縱其身乎?

  〔一〕 崇,尊也。立,立其祀也。上帝,天也。明神,日月也。

  〔二〕 禮,天子搢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東門之外。然則夕月在西門之外也。

  〔三〕 言不敢專也。

  〔四〕 音宁。

  〔五〕 中廷之左右曰位,門屏之閒曰著也。

  〔六〕 旌,表也。車服、旗章,上下有等,所以章別貴賤,為之表識也。

  〔七〕 鎮,重也。贄,六贄也,謂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幣,六幣也,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也。瑞,六瑞:王執鎮圭,尺二寸;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七寸;伯執躬圭,亦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節,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

  〔八〕 班,次也。

  〔九〕 謂有功德者,則以策命述其功美,進爵加錫以聲之也。

  〔一0〕言為之法制,備悉如此,尚有放散、轉移、懈慢,於事不奉職業者,故加之刑辟、流之裔土也。

  〔一一〕遂為夷、蠻之國民也。

  〔一二〕斧鉞,大刑也。刀墨,謂以刀刻其額而墨涅之。


  「夫晉侯非嗣也,而得其位〔一〕,亹亹怵惕,保任戒懼,猶曰未也〔二〕。若將廣其心〔三〕而遠其鄰〔四〕,陵其民〔五〕而卑其上〔六〕,將何以固守〔七〕?

  〔一〕 嗣,嫡嗣也。

  〔二〕 亹亹,勉勉也。保,守也。任,職也。居非其位,雖守職戒懼,猶未足也。

  〔三〕 廣其心,放情Q欲Y也。

  〔四〕 背秦賂也。

  〔五〕 虐其處也。 案:公序本作「虐處者也」。

  〔六〕 不敬王命也。

  〔七〕 守,守位也。


  「夫執玉卑,替其贄也〔一〕;拜不稽首,誣其王也〔二〕。替贄無鎮〔三〕,誣王無民〔四〕。夫天事恆象〔五〕,任重享大者必速及〔六〕,故晉侯誣王,人亦將誣之;欲替其鎮,人亦將替之。大臣享其祿,弗諫而阿之,亦必及焉〔七〕。」

  〔一〕 替,廢也,廢執贄之禮也。

  〔二〕 誣,罔也。誣民,民亦將誣之。 案:「誣民,民亦將誣之」,公序本無。

  〔三〕 鎮,重也,無以自重也。

  〔四〕 案:此句,公序本有注文「民亦將誣之」五字。

  〔五〕 恆,常也。事善象吉,事惡象凶也。

  〔六〕 速及於禍也。

  〔七〕 大臣,呂、郤也。享之言食也。阿,隨也。


  襄王三年而立晉侯〔一〕,八年而隕於韓〔二〕,十六年〔三〕而晉人殺懷公。懷公無冑〔四〕,秦人殺子金、子公〔五〕。

  〔一〕 襄王三年,魯僖之十年也。賜瑞命在十一年也。

  〔二〕 八年,魯僖之十五年也。秦怨惠公背施忘德,舉兵伐之,戰於韓原,獲晉侯以歸,隕其師徒,三月而復之也。

  〔三〕 案攷異卷一:「『六』當作『七』,各本皆誤,注同」。

  〔四〕 冑,後也。襄王十六年,魯僖二十四年也。懷公,惠公之子子圉也。惠公卒,子圉嗣立,秦穆公納公子重耳,晉人刺懷公於高梁也。

  〔五〕 子金,呂甥。子公,郤芮之字也。二子悔納重耳,欲焚公宮而殺公,寺人披以告,公潛會秦伯于王城。二子焚公宮,求公不獲,遂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14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一〕,上卿逆於境〔二〕,晉侯郊勞〔三〕,館諸宗廟〔四〕,饋九牢〔五〕,設庭燎〔六〕。及期,命于武宮〔七〕,設桑主,布几筵〔八〕,太宰蒞之,晉侯端委以入〔九〕。太宰以王命命冕服〔一0〕,內史贊之,三命而後即冕服〔一一〕。既畢,賓、饗、贈、餞如公命侯伯之禮,而加之以宴好〔一二〕。內史興歸,以告王曰:「晉,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一三〕,奉禮義成〔一四〕。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則德以導諸侯,諸侯必歸之〔一五〕。且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一六〕,忠所以分也〔一七〕,仁所以行也〔一八〕,信所以守也〔一九〕,義所以節也〔二0〕。忠分則均,仁行則報,信守則固,義節則度〔二一〕。分均無怨,行報無匱,守固不偷〔二二〕,節度不攜〔二三〕。若民不怨而財不匱,令不偷而動不攜,其何事不濟!中能應外,忠也;施三服義,仁也〔二四〕;守節不淫,信也;行禮不疚,義也〔二五〕。臣入晉境,四者不失〔二六〕,臣故曰:『晉侯其能禮矣,王其善之!』樹於有禮,艾〔二七〕人必豐〔二八〕。」

  〔一〕 太宰文公,王卿士王子虎也。內史興,周內史叔興父也。晉文公,獻公之子、惠公異母兄重耳也。命,命服也。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二〕 逆,迎也。

  〔三〕 郊迎用辭勞也。

  〔四〕 館,舍也。舍於宗廟,尊王命也。

  〔五〕 牛羊豕為一牢,上公饔餼九牢。

  〔六〕 設大燭於庭,謂之庭燎也。

  〔七〕 期,將事之日也。武宮,文公之祖武公廟也。命,受王命。

  〔八〕 主,獻公之主也。練主用栗,虞主用桑。禮,既葬而虞,虞而作主,天子於是爵命,世子即位,受命服也。獻公死已久,於此設之者,文公不欲繼惠、懷也。故立獻公之主,自以子繼父之位,行未踰年之禮也。筵,席也。

  〔九〕 說云:「衣玄端,冠委,諸侯祭服也。」昭謂:此士服也。諸侯之子未受爵命,服士服也。

  〔一0〕冕,大冠。服,鷩衣。

  〔一一〕三以王命命文公,文公三讓而後就也。 案:「三以王命命文公」句上,公序本有「贊,道也。三命」五字。

  〔一二〕賓者,主人所以接賓、致餐饔之屬也。饗,饗食之禮也。贈,致贈之禮也。餞,謂郊送飲酒之禮也。如公命侯伯之禮者,如公受王命,以侯伯待之之禮,而又加之以宴好也。太宰,上卿也,而言公者,兼之也。

  〔一三〕謂上卿逆於境,晉侯郊勞也。

  〔一四〕謂三讓、賓饗之屬皆如禮也。

  〔一五〕導,訓也。

  〔一六〕言能行禮,則有此四者也。

  〔一七〕心忠則不偏也。

  〔一八〕仁行則有恩也。

  〔一九〕信守則不貳也。

  〔二0〕制義之節也。

  〔二一〕得其度也。

  〔二二〕偷,苟且也。

  〔二三〕攜,離也。

  〔二四〕賈侍中云:「三,謂忠、信、仁也。」昭謂:施三,謂三讓也。服義,義,宜也。服得其宜,謂端委也。

  〔二五〕疚,病也。

  〔二六〕四者,忠、信、仁、義也。

  〔二七〕音刈。

  〔二八〕樹,種也。艾,報也。豐,厚也。


  王從之,使於晉者,道相逮也〔一〕。及惠后之難,王出在鄭,〔二〕晉侯納之〔三〕。

  〔一〕 逮,及也。

  〔二〕 惠后,周惠王之后、襄王繼母陳媯。陳媯有寵,生子帶,將立之,未及而卒。子帶奔齊,王復之,又通於襄王之后隗氏。王廢隗氏,周大夫頹叔、桃子奉子帶以狄師伐周,王出適鄭,處于汜。事在魯僖二十四年。

  〔三〕 納王於周而殺子帶,在魯僖二十五年。


  襄王十六年〔一〕,立晉文公〔二〕。二十一年,以諸侯朝王于衡雍,且獻楚捷,遂為踐土之盟〔三〕,於是乎始霸。

  〔一〕 案:攷異卷一:「『六』當作『七』」。

  〔二〕 襄王十六年,魯僖二十四年也。

  〔三〕 襄王二十一年,魯僖二十八年也。衡雍、踐土皆鄭地,在今河內溫也。捷,勝也,勝楚所獲兵眾也。文公以僖二十八年夏四月敗楚於城濮。城濮,衛也。旋至衡雍,天子臨之,晉侯以諸侯朝王,且獻所得楚兵駟介百乘,徒兵千也。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秬鬯一卣、虎賁三百人。○乘,實證切。彤,大冬切。玈音盧。秬,其呂切。卣,由、酉二音。賁音奔。 案:「父」原作為「史」,據上文和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文改。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