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阮元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转编修、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做过山东、浙江学政、嘉道间,历兵部、礼部、工部、户部侍郎,又任会试总裁,后官至总督。晚年入京为体仁阁大学士。一生积极提倡学术研究,做了大量编书刻书工作。又在浙江设立诂经精舍,在广东立学海堂,选高材生读书其中。后建“灵隐书藏”、“焦山书藏”等藏书楼。年轻时与焦循、王念孙、刘台拱等多有交往,尤其与族姊夫焦循交往尤密,受他影响很大。其研究训诂,曾问学于王念孙,深受其影响。他认为言由音联,音在学前。联音以为言,造字以赴音,音简而字繁。得其简者以通之,此声音、文字、训诂之要。以简通繁,古今天下之言,皆有部居,而不超越喉舌之地。对注释《尔雅》,非深通声音文字之本原不能。因为其转注假借本有大经大纬之部居,而初、哉、首、基,其偶见之迹。山、水、器、乐、草、木、虫、鱼,诸篇,亦无不以声为本,特后人不尽知。强调语言文字的起源,最初都是简单的声音,声音既同,行义便很相近。主张说经遵信汉儒,谓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汉人治诂,去圣贤之尤近,譬之越人之语言,吴人能辨之,楚人则否;高、曾之形体,祖、父及见之,子、孙则否。盖远者见闻,终不若近者之实。其考证,主张推明古训,实事求是。古礼有聚讼千年之“明堂”、“群雍”、“封禅”,经其考证始明。谓儒者之治经,但求其是而已,是之所在,从注可,违注亦可。不必定如孔、贾义疏之例。提出钟鼎铭词,当与九经并重。对石刻亦十分重视,力以金石考证经史。在义理的研究上,认为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圣贤之言,不但深远者非训诂不明;即浅近者,亦非训诂不明。故其训诂,以阐发义理为最终目的。曾谓少时学习,自宋人始,由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越切近原始之义理。主张从事孔子研究者,应从曾子开始。认为“时习”应兼包诵之行之二义。认为《大学》上的“格物”,其“格”字应作“至”字讲,“物”字应作“事”字讲。认为凡事皆应亲身实践,才能深入了解许多道理。为正确解释理学家争论之“仁”,用归纳方法,将孔孟所谈之“仁”,集中排比,加以发明,恢复其原义。又认为商周人谈“性命”多在事,所以切于实际,而易于率循。晋、唐人言性命,多在心,流入空虚,易于附会。遂专训性命,阐明性命本义。认为“静坐主敬”的“敬”字,本意是严肃认真,对工作负责之义,而非理学家们空坐拱手。因而,其所谈义理,以训诂为具,以佛家之说还之佛家;以宋儒之说还之宋儒;以三代之说还之三代,使学者有悟于古初义理之原,不致为后起之说所乱。论者谓其义理之学卓识精裁,独出千古。著有:《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华山碑考》、《畴人传》、《小沧浪笔谈》、《研经室集》、《经籍训诂》、《山左金石记》、《皇清经解》、《学海堂初集》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