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悲憤而後有學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呂澄

  師諱漸,字競無,江西宜黃人,清同治十年十月初八日生。父仲孫公,官農部,歷念余年,不得志。師六歲,仲孫公即世。

  師幼而攻苦,精制藝,年二十,入泮。薄舉業不為,從叔宋卿公讀,由曾、胡、程、朱諸家言,博涉經史,兼工天算,為經訓書院高材生,時稱得風氣之先。

  中東之戰既作,國事日非,師慨雜學無濟,專治陸、王,欲以補救時弊。友人桂伯華自寧歸,勸師向佛,始知有究竟學。

  年三十四,以優貢赴廷試,南旋,謁楊仁山老居士于寧,得開示,信念益堅。歸興正志學堂,斟酌科目,體用兼備,自編讀本課之。

  年三十六,生母汪太夫人病逝,師在廣昌縣教諭任,遄返,僅得一訣。師本庶出,復幼孤,一嫂一姊皆寡而貧,來相依,霾陰之氣時充于庭,母病軀周旋,茹苦以卒。師哀慟逾恆,即于母逝日斷肉食,絕色欲,杜仕進,歸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脫焉。

  期年,赴寧從楊老居士游。又渡東瀛數月,訪遺籍。返謀久學之資,任兩廣優級師範講席,病濕罷。與友李證剛謀,住九峰山,營農業,又大病瀕死。乃決舍身為法,不復治家計,時年已四十矣。

  歲庚戌,再赴寧,依楊老居十。越年,老居士示寂,以刻經處編校相屬。值革命軍攻寧急,師居危城中守經坊四十日,經版賴以保全。翌春,與李證剛等發起佛教會,撰緣起及說明書,並警告佛子文,勖僧徒自救,沉痛動人。以主張政教分離不果,解散。自是長住刻經處,專志聖言,不復問外事。

  溯師四十年來,篤學力行,皆激于身心而出,無絲毫假借。嘗曰悲憤而後有學,蓋切驗之談也。師既主編校,病刻經處規模未充,又乏資廣刊要典,乃設研究部,只身走隴右,就同門蒯若木商刻費。比返,愛女蘭已病卒刻經處,哀傷悱憤,治《瑜伽》,常達旦不休。稿久,乃曉然法相與唯識兩宗本末各殊,未容淆亂。敘刻法相諸論,反覆闡明,聞者駭怪,獨沈乙庵先生深贊之。每敘成,必赴滬謁沈,暢究其義而返。至民國七年,遵老居士遺囑,刻成《瑜伽》後五十卷,復為長敘,發一本十支之奧蘊,慈宗正義,日麗中天,自奘師以來所未有也。

  會友人符九銘來蘇省,掌教育,因籌設支那內學院以廣弘至教,刊布緣起章程,遷延數載未就。南游滇,應唐 賡請講《維摩》、《攝論》,北赴燕,為蒯若木講《唯識》,稍稍得資助。民國十一年,內學院始成立,創講《唯識決擇談》,學人畢集。梁任公亦受業兼旬,病輟,報師書曰︰自悵緣淺,不克久侍,然兩旬所受之熏,自信當一生受用不盡。于以見師教入人之深矣。由是廣刻唐人章疏,《瑜伽》、《唯識》舊義皆出。

  又就內學院開研究部試學班,及法相大學特科,大暢厥宗。立院訓曰︰師悲教戒。揭在家眾堪以住持正法之說,教證鑿然,居士道場乃堅確不可動。及民國十六年,特科以兵事廢,同懷姊淑又病亡,師悲慨發願,循龍樹、無著舊軌,治《般若》、《涅磐》諸經,窮究竟義,次第敘成。其間更輯印《藏要》,經論二十餘種,各繫緒言,莫不直抉本源,得其綸貫。而尤致意揀除偽似,以真是真非所寄自信,一時浮說游談,為之屏跡。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國難日亟,師忠義奮發,數為文章,呼號救亡如不及。一二八抗日軍興,師筮之吉,作釋詞,寫寄將士以資激厲。繼刊《四書讀》、《心史》,編《詞品甲》,寫《正氣歌》,撰《夏聲說》,所以振作民氣者又無不至。于是發揮孔學精微,上承思、孟,辨義利,絕鄉愿,返之性天。以為寂智相應,學之源泉,孔、佛有究竟,必不能外是也。

  民國二十六年夏,集門人講晚年定論,提無餘涅 三德相應之義,融瑜伽、中觀于一境,且以攝《學》、《庸》格物誠明,佛學究竟洞然,而孔家真面目亦畢見矣。講畢,日寇入侵,師率院眾並運所刻經版徒蜀。息影江津,建蜀院,仍舊貫,講學以刻經。先後著《中庸傳》、《方便般若讀》(即《般若經序》卷三)、《五分般若讀》,《院訓?釋教》。以頓境漸行之論,五科次第,立院學大綱。自謂由文字歷史求節節近真,不史不實,不真不至,文字般若千余年所不通者,至是乃畢通之。

  民國二十九年,遘家難,矢志觀行,于《心經》默識幻真一味之旨,夙夜參研,期以徹悟。三載,始著《心經讀》存其微言,蓋師最後精至之作也。

  師受楊老居士付囑,三十年間,刻成內典二千卷,校勘周詳,傳播甚廣。及國難作,文獻散亡,國殤含痛,師又發願精刻大藏以慰忠魂。選籍五千餘卷,芟夷疑偽,嚴別部居,欲一洗宋元陋習,以昭蘇藏教,籌畫盡瘁。本年二月六日,感冒示疾,轉肺炎,體衰不能復,然猶繫念般若不已。至二月二十三日晨七時,轉側右臥,安詳而逝。享壽七十有三。

  德配熊夫人,子格、東,女蘭,皆先卒。孫應一、應象,孫女筏蘇、勃蘇,俱就學國外。由門人治其喪,權厝于蜀院院園。

  師平生著作多以播遷散佚,晚年手訂所存者為《競無內外學》。其目曰︰《內院院訓釋》,《大般若經敘》,《瑜伽師地論敘》,《大涅 經敘》,《俱舍論敘》,《藏要經敘》,《藏要論敘》,《法相諸論敘》,《五分般若讀》,《心經讀》,《唯識抉擇談》,《唯識研究次第》,《內學雜著》,《中庸傳》,《孔學雜著》,《詩文》,《小品》,《楞枷疏決》,《解節經真諦義》,《在家必讀內典》,《經論斷章讀》,《四書讀》,《論孟課》,《毛詩課》,《詞品甲》,《詞品乙》。凡二十六種,三十餘卷,悉由蜀院刊行之。

  師之佛學,由楊老居士出。《楞嚴》、《起信》,偽說流毒千年,老居士料簡未純,至師始毅然屏絕。荑稗務去,真實乃存,誠所以竟老居士之志也。初,師受刻經累囑,以如何守成問,老居士曰︰毋然,爾法事千百倍于我,胡拘拘于是。故師宏法數十年,唯光大是務,最後作老居士傳,乃盛贊其始願之宏,垂模之遠焉。嗚呼﹗師亦可謂善于繼述者矣。弟子呂澄謹述。

  澄侍師講席久,側聞緒論較多,師遷化後,輒思略敘列之以志追仰,而悲懷難已,終不能就。然不可以無述,爰據師自訂年歷,稍加編次,有未審處,則就教于李證剛先生及幼濟世叔,並得同門陳證如、王化中二君糾正數條,僅乃成篇。觸處掛漏,固未能盡吾師行事之百一也。澄附記。

 

上一页 目录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