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萬曆野獲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萬曆野獲編卷十五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科場二

  ○科場二

  閣臣典試

  有司分考

  鄉會分考

  科道爭為主考

  太座師

  李京山門生

  薦主同咨

  乙丑會試題

  甲辰科首題

  出題有他意

  讀卷官取狀元

  鄉試借題攻擊

  北場口語之多

  禮官誤字

  榜後誤失硃卷

  廷試

  閣試

  御史方伯相毆

  孫蕡陳遇

  洪武開科

  開國第一科

  鄉會試並舉

  二張忠義

  吳康齋父

  前甲申會元

  現任大臣子弟登第

  壬辰會元

  馬鐸李騏同母

  征叛王廢鄉試

  典史再舉鄉試

  舉人充吏會試

  驛丞進士

  鄉試遇水火災

  內官子弟登第

  進士給假

  進士百戶

  異姓

  早達

  納粟民生高第

  外戚科目

  魁元再甲子

  △閣臣典試

  【閣臣典試】隆萬以來。南宮主試。例用輔臣。而以詞林大僚副之。已有成規矣。惟今上之壬辰。列內閣者四公。首輔王太倉。四輔張新建。俱未至。次輔王山陰以爭冊立杜門。僅趙蘭谿一人在閣。遂並用詞林兩學士主之。至辛丑科。則內閣二人。首輔趙蘭谿。久在病杜門。僅沈四明一人在閣。至丁未科。內閣亦止朱山陰一人。遂並用詞臣如壬辰。又至庚戌科。則內閣三人。首輔王太倉不至。次輔李晉江以避言杜門。僅次輔葉福清一人在閣。于時主試亦用兩詞臣。是四科雖變體。亦揆之理勢宜然。況先朝俱有故事乎。及次科癸丑。內閣止福清獨相。則典試應如前四科例矣。而中旨忽下。命葉揆入闈。而起故祭酒方德清於家。以為之副。是時虛綸扉以待者幾三旬。一切送票本章皆自外而入。條擬旨意皆自內而出。法膳上尊。賜無虛日。真千古所無之曠典。臺垣寂無一人敢言其非體者。乃至舊臺臣素號錚錚。臨期上疏勸駕矣。次科丙辰。吳崇仁以次輔領春闈。而假元之事起。狼狽去國。為天下笑。真所謂盛滿之後。必有衰颯也。

  △有司分考

  【有司分考】今上壬午科以後。議者謂十三省鄉試。俱巡按專其事。實為總裁。而外簾府縣知推。自為分考官。所聘教官。雖刊名錄中。分閱硃卷。毫不得干預試事。其知推各看墨卷。恣通關節。競取所私。今宜痛革前弊。以京朝翰林科部諸官馳往典試。如先朝故事。若分考則盡用別省教官之有聲者。倘不足。則間取本省一二知推佐之。奉旨准行。以今科乙酉為始。永為定例。其年之三月。將遣主考。巡按浙江御史王世揚。條陳科場事宜數款。其語俱關切可行。而就中一條。若預知今日之弊而先言之者。疏中所列二曰議革有司分考以杜私交。臣查得往年同考試官。不論省直皆用教官。惟順天鄉試。則間以辦事進士。或府佐及州縣正官充之。此非有意如此。蓋以其待選銓曹。隨便擇用。此雖以閱卷而取。彼非以閱卷而來。事不出于預期。人自難於早見。即欲作弊。安所措手哉。乃今謂教官職劣位卑。為人所薄。欲與前項官員相間取用。是誠補偏救弊之法矣。而不知今日之教官。非前日之教官也。前此就教者。類皆年力衰遲。今則多少壯矣。前此就教者。科不數十人。今則或千百矣。前此教官。多無志上進。今則成進士者接踵相望矣。前此充考多壓於監臨等官。今則隨京考入簾。得專試事矣。此其識其官。尚可薄乎。即使果爾。亦宜另為酌處。不可遽及有司。何者。蓋有司之在本省。屬官也。其入簾則考官也。將待之以屬官。則考試之體不宜卑。將待之以考官。則上下之禮不宜紊。此猶其小者。臣聞甲科有司之在各州縣。多有從之講學作文者。其聲口知之極真。其情好交之甚密。今一旦使之得典試事。則與前日外簾何殊。雖糊名易書。與看墨卷者不同。然豈能盡保無牢籠之意。如昔人所謂冒中三古者乎。革弊而反以滋弊。釐姦而重以為姦。似非計之得者。況平時考官。各省俱已聘定足數。欲減其數。則苦于時迫路遙。欲聽其來。則不免徒勞無益。將若之何而可哉。臣以為分考各官。似宜仍用教職。第速行各巡按御史。督同各提學官。將各學年資精壯教官。嚴加考選。一如類考生員之法。勿狥請託。勿庇私人。惟擇最優者應聘前來。若輩既有志于功名。豈忘情于舉業。以此程士。自無留良。若使拘拘于有司。則雲貴川廣有司。進士甚少。亦何貴于舍外省舉人之教官。而必用本省舉人之有司乎。此有司之分考。所以當革也。疏上。下禮部。時宗伯為歸德沈龍江。力主遣京考者。亦深是其說。但間用知推。乃其所建白。不欲自改前言。遂于覆疏中云教官之外。仍用知推一二人。但令按臣嚴覈姦弊可也。自此以後。教官日減。知推日增。沿至今日。每科用聘來教官止一二人。亦有全不用者。本省有司。平日廣闢門牆。入闈各收桃李。士子鑽營日巧。徑竇日多。取功名如寄。其京考官。視有司之高名積資者。旦夕銓部臺省。惴惴敬畏之不暇。間或駁回二三卷。則艴然盛怒。不復別呈。放榜期迫。京考惶懼。反卑辭謝過。仍求所呈卷。填榜畢事。較之壬午以前。倖門不啻倍蓰矣。

  △鄉會分考

  【鄉會分考】自今上乙酉。命京朝官出典鄉試。其分考屬之知推以及遷謫官。後知推行取拜禁近。再入會場分考者。固不可勝數。然未有先會場。而下就鄉試者。惟吳江李龍門 【 周策】 以禮科都給事中。為壬戌會試分考官。後外謫。陞山東兗州府通判。又為甲午科山東鄉試房考。此則二十年來未有之事。

  △科道爭為主考

  【科道爭為主考】自乙酉以京朝官典鄉試。行之已三科。而御史不甘文柄之見奪。每科必有爭執。至癸巳冬。而紛紛互訐愈不休。上命禮部會官議之。因及主考兩司。分考有司之便否。今錄其略。禮部題覆。九卿科道會議曰。臣等參酌大明會典。前後詔令。竊謂國初之制。教官主考。慎選老成端方之士。皆自遠方聘至。不使本省一官得預其間。行之既久。法廢柄移。則改而署事舉人矣。又改而京官進士矣。又改而博選廷臣矣。並未有以較文歸守土。如近議用兩司者。蓋事外之官。必立于耳目之表。而後可以專彈壓。事內之官。必絕于嫌疑之地。而後可以操權衡。布按二司。皆守土之吏。向用為提調監試。而不用為考試。杜請托。絕嫌疑。祖制之所當恪守者也。同考試官舊聘教職。或謂品鑑稍有未精。至欲改用本省甲榜推官知州知縣。則又失祖制。不用守土官之意。且前項有司。在本省屬官也。入簾則考官也。將仍待以屬官。則取聘教職。不得一體。將概待以考官。則于御史二司。不便相臨請。御史于隔省。聘取甲榜府佐推官或遷謫閒散之臣。大省量用三四員。小省量用二三員。以為領袖。其餘仍舊聘取教職。而知州知縣有地方之任者不與焉。一應科場之事。在外聽御史糾劾。在內聽禮部禮科參駁。毋得阿狥。著為定例。庶職掌畫一。名實不淆。上然其言。命永遠遵行。蓋未幾而漸變。以至今日。則漸以有司為政矣。王世揚疏語雖確。然奉旨後。稍為部所調停。此則九列與兩衙門會議。乃滿朝公論。今上已著為令。不旋踵而置高閣。雖聖主亦無如之何矣。先是辛卯春。御史劉會。請罷京考。仍用臺臣監試。禮部覆奏。監臨而親校閱之事。倘有姦弊。誰為糾察。即京差不便。總必歸重內簾。當使甲科就教者。復以行取。以備主考。舉人就教者。寛以三科。以備分考。疏上議行。臺臣不敢復爭。然而不用本省有司如故也。其如臣下之不奉行何。

  △太座師

  【太座師】鄉會座主。體嚴自難假借。至座主之師。則少殺矣。是以有看馬不避馬。隅坐不隨行之說。蓋士登甲榜。便有太座師三十六人。勢不得以居尊概之。況大廷會議。公事糾彈。有難以引嫌者。往年惟甲戌科楊御史 【 四知】 認太座師許新安相公為師。凡進謁俱踵弟子之後。已為一時談柄。近日亓靖初 【 詩教】 給事用事。有江西祝給事 【 耀祖】 與之同垣。其認師弟極稱親切。蓋祝之鄉座師為于泰常 【 倫】 光祿。而亓則于之座師也。人薄其趨時。譏之云。不父其父。而禰其祖。相傳以為笑。

  △李京山門生

  【李京山門生】古人以門生門下見門生。為絕盛奇事。本朝固時有之。然如近日京山李翼軒 【 維禎】 。則異極矣。辛未科。李以編修分考。得陳大參培所 【 長祚】 。陳之門生為癸未葉相國 【 向高】 。葉之門生為戊戌顧榜眼鄰初 【 起元】 。顧之門生為甲辰楊狀元崑阜 【 守勤】 。一時同列禁近。無在家者。至癸丑會試。葉以首揆主考。得周延儒等一榜。尤為極盛。李尚以右轄起家。仕途中最為積薪。而衣鉢之傳。則向來未有綿遠如此公者。

  △薦主同咨

  【薦主同咨】士人當重座主。無論鄉會皆然。若作外吏。遇臺剡舉薦。雖稱相知。然恩地輕重。相去日遠。數十年來。特重薦師。待以異禮。幾出鄉會座師之上。蓋房考座師。日後升沉不可問。而薦主西臺烜赫。且可藉以為援。勢使然也。以故近世建言諸公。參劾會試大座師者屢見。則大座師已登揆席。次亦要地。可借以博直聲。而參薦主者無一人焉。其向背最為易見。至于中行知推同時行取者。向號同咨。不過以咨文並列。初無譜牒之誼。自戊戌一咨。候命輦下者五載。青袍角帶。鱗集都城。匹馬過從。靡間朝夕。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氣力者。時攜壺榼作黃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時風靡。論議如出一口。敦講年誼。情比塤篪。是時沈四明、溫三原方水火。次年楚王妖書諸事起。沈遂為公議所共棄。間有異同一二人。旋以掃門入幕。受指目矣。二十年來。同咨之好。更勝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門之敬亦加嚴。然戊戌以前無此也。今同年往還投刺。俱稱年弟。然先人丁丑榜中。惟同館數相知稱之。其餘皆年侍生也。聞一榜盡稱年弟。始于乙未科。不知然否。要之後日名位稍異。其貴者或執舊禮。而冗散庶僚。自稱年晚生。至有竟署銜名。不復敢書年字矣。惡睹所謂年弟哉。

  △乙丑會試題

  【乙丑會試題】高中元主乙丑會試。孟題有二夷字。犯上所諱。賴首揆徐存齋力解而止。人皆能言之。然實以首題為綏之斯來二句。則下文有其死也哀。為上深怒。謂有意詛呪。忽問徐此題全文。令具以對。徐云。臣老耄健忘。止記上文有臣名與字。猶天之不可階而升。差能記憶耳。上意頓釋。不復治。使其具述諱語。高無死所矣。是年海忠介從郎署抗疏。指斥上諸過舉。上必欲殺之。亦賴華亭詭辭。如王生達生長富貴。正復一往之苦云云。因得長繫。上即以是年冬上賓。又二年徐謝政。而高再起柄用。海撫江南。所以苦徐者萬狀。幸兩公先後去位而事寢。徐之施恩出無心。而報者反是。不可謂非兩公之薄也。

  △甲辰科首題

  【甲辰科首題】今山陰朱相公主甲辰試。首題為不知命章。初命題即約同事。必三段平做。不失題貌。始可掄元。若違式即佳卷亦難前列。同事皆以為然。既揭榜。則元卷殊不然。朱氏子弟俟其出場暫憩。漫叩曰。大人遴擇榜首。何以竟違初意。朱驚起取卷讀之。歎曰。我繙閱時殊不覺也。蓋識神似為鬼物所掩矣。朱壻張兵部親為予言之。又楊表中、天何言哉。民力竭矣二儷語。亦夢中先授之者。及閱二場。皆擊節歎賞。謂為成語確對。且切題。因以刻程。蓋冥趣默相此公如此。然元卷為士子所聚譁。主考有憂之。索性以冠廷對。冀弭羣口。天之巧于玉成至矣。

  △出題有他意

  【出題有他意】古來考試。以題譏人者。與見譏于人者。其出時未必有意。而揣摩者多巧中之。如唐僖宗時。以至仁伐至不仁命題。而士子作詩云。主司何事厭吾皇。却把黃巢比武王。此語幾欲殺其人。刻亦甚矣。若歐陽文忠典試。出通其變而使民不倦賦詩。謂多一而字。錢氏子因作詩云。試官偏愛外生兒。此又援蔣之奇。劾歐甥女曖昧事。更為浮薄。我朝命題者無此事。而正德改元。實誤襲西夏李乾順故號。時馬端肅秉銓。出試題以嘲政府之不學。劉晦菴、李西涯、謝木齋三公在揆地。世傳為笑端。世宗朝語涉忌諱有厲禁。鄉會試命題。莫非諛詞。至癸丑孟題五百餘歲而巧極矣。隆慶初元。高中元以次揆聚劾去。是年應天遂出顏淵問為邦一章。以放鄭為言。蓋媚徐華亭也。斯已可異。萬曆己卯。正江陵擅國之時。山東、貴州第二題。俱為敬大臣則不眩。尤屬可笑。而南京出舜禹為首題。致他日有勸進之疑。則怪極矣。壬午湖廣出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則江陵之桑梓。媚之尤為近情。而權相已歿。不及知矣。此後諂風稍衰。而諷訕者漸出。戊子河南。孟子出好善章後二節。主意在訑訑之聲音顏色。與讒諂面諛之人。所以譏切時相。聞時相頗不悅。甲午應天。以管仲器小命題。福建以鄙夫事君命題。說者謂指蘭谿相公。又謂只指石東泉司馬。未知誰屬。而借聖語詈人。亦虐甚矣。至于己酉。湖廣忽出孟子孫叔敖舉于海。初見人甚疑駭。後乃知為郭江夏家居。方負相望。故以此題。默寓擁戴。亦真能識時趨者。但江夏公正人。反未必喜也。

  △讀卷官取狀元

  【讀卷官取狀元】自嘉隆以來。春榜會元。大都出詞臣之門。蓋館閣本文章之府。而大主考又詞林起家。亦理勢使然。惟今上癸未會元為李九我。則工部郎蘇紫溪 【 濬】 首卷。蘇李同邑。又自幼同筆硯。李舉解元。久在公車。名噪海內。兩主考既欣得人。並天下亦無議蘇之私者。此數十年奇事也。若狀元卷。則必出揆地所讀。方得居首。間有出上意更置前後者。十不一二也。惟今上乙未狀元朱之蕃。則工部右侍郎沈繼山 【 思孝】 所讀。沈居六曹貳卿之末。而以人望新起。時政府四人。為趙蘭谿、張新建、陳南充、沈四明。俱與沈同年。夙稱氣類。孫富平雖為太宰。與沈隙未開。亦相厚善。故沈所取。竟得大魁。莫敢與爭。亦累朝以來僅見事也。至考館選。從來非相公屬意。則本房分考力薦。未有外寮得與者。是科秦人南師重。故沈撫陝時得意門人。至是薦入。亦列庶常。皆以前所未有。朱南二詞臣。感知己之恩。修門牆禮甚恪。未數月沈轉官協理京營。漸與孫太宰有違言。彈文四起。沈杜門求去。二詞臣蹤跡。亦頓疎矣。

  △鄉試借題攻擊

  【鄉試借題攻擊】丁酉順天二主考。獨焦漪園 【 竑】 被議。攻之者惟二三科臣。皆次揆張新建客也。焦以進養正圖記。為新建所痛恨。而郭明龍以宮寮為皇長子講官。亦深嫉之。焦既出闈。即以所撰圖說。具疏呈御覽。其時禍本已成矣。監生吳應鴻、生員鄭棻先被斥。而曹蕃、張蔚然等數人。則重罰以待覆試。分考行人何崇業。主事費 【 寫本費作曹。】 學佺等調南京。焦亦調外任。蓋物情惟欲焦早離青宮講筵足矣。其關節固無影響。即指摘文體亦借多名耳。焦既補冗僚。己亥再入大計。直至丙午。始一補藩幕。推南司業。又論罷。蓋新建厄之于前。江夏尼之于後。兩公非同志也。時憎焦則無異辭。丙午後。郭久已林居。時方為名流所宗。故人肯代為効力。

  △北場口語之多

  【北場口語之多】順天鄉試。自戊子深求之後。辛卯則馮臨胊為政。時負海內重望。自愛其鼎。以故故陳都諫子、故邵中丞子。列在元魁。俱斥去別換。僅免口舌。甲午亦無所糾拾。特以政地持平。主者亦無仇家相嗾耳。丁酉一役。焦弱侯正在多凶多懼中。忽以臨場特命。使不得辭。識者已知其故。比榜出。而省中曹大咸、楊廷蘭輩露章。辭雖峻刻。實無關節可指。況所參汪泗論、張蔚然、邱夢周、曹藩諸人。俱名下貧士。無能具苞苴者。焦雖謫。而己亥大計。曹、楊兩公。亦坐新建黨逐矣。庚子則顧開雍主考。素以豪傑自命。慮礙大拜。加意防閑。至預約提調府丞喬壁星。凡其同鄉。江南四府監生卷。皆另為一束記認之。不派房。不批閱。自謂極其積嚴。以故三吳遂無一人得售。乃榜首浙人趙維寰。已首被文體指摘。蓋北人見趙卷峻潔。駭而未見。儀郎某公尤忿忿。至欲斥而胥靡之。會同鄉在事。議罰科而止。然向來被議者。主試皆南人。舉子皆冑監。豈畿輔子衿。皆曾史耶。

  △禮官誤字

  【禮官誤字】辛卯南京鄉試。中式李應傑者。誤書從諫如轉圜為轉鐶。禮科給事胡汝寧駁之。謂當為轉環。而此子荒謬乃寫作鐶。此必關節語。主考諭德陸可教辨疏嗤之。謂一圜字耳。舉子已誤。給事再誤。此寧容相笑。胡江西南昌人。理學名邦也。又前一科戊子。胡亦曾主考浙江。而鹵莽乃爾。同鄉恥之。先是南昌一巨公張昇者。在武宗時為禮部尚書。因主上新登極。選宮嬪。例禁娼優隸卒之家。不許就選。張誤隸作吏。以登榜文。其下力爭不聽。比榜張而大譁。闔京刻木輩。至欲剚刃。始為改正。同一邑人。同為文章司命。先後以鄙受侮。乃知伏獵侍郎。杖杜宰相。何代無之。先嘉靖七年戊子。順天鄉試後。御史周易。劾副考庶子韓邦奇。試錄引用尚書元首喜哉等句。錯亂截除。而易疏中。亦自稱誤改尚書。為禮部所劾。邦奇既降冏丞。易亦降衞幕。蓋易為提學。恨序中不列己名。故借端攻考官。已而兩敗。與胡汝寧事相似。

  △榜後誤失硃卷

  【榜後誤失硃卷】戊子順天場事竣後。失去硃卷數卷。禮官高桂。糾場弊。歸罪于主考作奸。先去以滅其跡。至次科辛卯。應天中式七十五名錢魁春。借出硃卷。以燈下檢閱。誤焚二三場。檢舉當議罪。禮臣覆奏。請薄罰。得旨姑宥之。一時言路。亦無參駁之者。錢今去魁字。單名春。甲辰登甲榜。作吏有聲。同一失硃卷也。而評議異同如此。蓋其時司衡者。物情有與有不與。故當事者之苛恕亦因之。非通論也。今北場及會場硃卷。皆以開榜時。立刻送部磨勘。無復遺失事矣。

  △廷試

  【廷試】正統戊辰科。會榜後。即喧傳謠云。莫問知不知。狀元是彭時。及廷試彭文憲果為龍首。不三年而入內閣。天順癸未科。以御史焦顯監試。而火焚科場。說者以御史之姓應之。詔改是年秋會試。次年甲申廷試。于是時人為之語曰。科場燒。狀元焦。比傳臚。則彭教為龍首。其謠竟不驗。惟庶吉中有焦芳一人。後至大學士少師。豈即此人應之耶。今上癸未。閱進呈卷中。有吾鄉朱少宰。與國姓既同。且名亦似佳讖。因拔為首。聞乙未科。金陵之朱亦然。總之君父造命。特偶應之耳。嘉靖末年。及今上近科。以大力得路者。改佳名以應廷對。自謂芥拾鼇甲。竟不如所願。揆地亦付之浩歎而已。宋時焦蹈登狀元。是年棘闈亦被災。時人云。不因科場燒。那得狀元焦。癸未之謠蓋祖此。

  △閣試

  【閣試】士人自鎖闈敭廷之外。其試事最重者。無如吏部之考選科道。內閣之考選庶常。尤為華選。先朝俱視文字為甲乙。且不拘定疆域。各以義命相安。今未試之前。采訪居其半。請託居其半。甚而暮夜先容。紙上之語。僅免曳白。便足入彀。科道本以試卷為芻狗。惟庶常自考改以後。仍親筆墨。朔望有閣試。每旬有館課。近來又多屬之捉刀人。蓋挾冊傳代諸弊。視里試有加焉。即博學宏詞。故自不乏。然才力每以應酬奪之。且自初考時。各省限定人數。而雲、貴、廣西三省。又每科輪選。如壬辰當用貴州。則是科止中一人為馬文卿。乙未當用雲南。則是科止中一人為佴祺。皆未入試已知妙選屬之。最為可笑。而同鄉中篋書潛遞。露揭顯攻者。至不避友戚。年誼衰薄。終身切齒。往往見告。今上自御極以來。放進士已十六榜。其不開館選者。僅甲戌、庚辰、庚戌、丙辰四科耳。此本朝翰苑稀有之盛。然前戌前辰俱江陵當國。自以詞林壅滯暫停。至丙戌議定每科不輟。永為例矣。庚戌以隔房取中。指摘紛紛。上意大疑。以故屢請不報。至丙辰而羣龍無首。文壇喪氣。不至駢誅者幸耳。何暇議及庶常哉。乃知宋世制科。屢舉屢廢。當亦有繇矣。庚戌科。請考吉士。久未得旨。過夏且歷秋矣。諸進士中有聲有援者。各懷奢望。亦各挾妬心。時山東僅當取一人。有三甲守部者本巍科巨族。雅負才譽。自謂無敢抗衡。惟即墨人周士皋。父為詞林大僚。身亦廣交時貴。意其相厄。乃作謗書遍投。謂周輦數萬賂戚畹。京師藉藉。疑信相半。周時病困。慮其或強起就試。至排閤穢詈之。周不勝恚而死。同鄉俱恨怒。周夫人至欲出疏鳴冤。為姻黨勸而止。究之上終不允考。聖矣神矣。

  △御史方伯相毆

  【御史方伯相毆】顧侍御驤宇 【 龍楨】 以行人入西臺。出按廣東。不甚諳吏治。而性剛戾自尊大。廣州知府方遂者。以部郎出守。為其所詈。自罷去。其下郡僚令長。為所辱者接踵。以漸及于蕃臬。王積齋 【 泮】 為左轄。素以清直著聲。至是已先為備。時庚子秋試。王以提調偕侍御入闈。王點名散卷畢。偶以一公事相爭。遂詬詈。至以老奴才目王。王亦以惡聲答之。因兩捽于至公堂上。王奮拳擊之。顧不能勝。墮冠弛帶。以吉服而盤旋于地。有邑令倪姓者。名失記。司外簾。力為解勸。顧即攬其裾痛毆之。令故美鬚髯。頃刻頤頷俱空。不知王出外久矣。王返藩司。即具疏言狀。且請罷。得旨顧革任聽勘。顧疏尋至。王亦去如顧勘。例事下撫按。又轉委之兩司。俱礙直指體貌。久不能結。其後按臣李時華者。黔人。乙科。竟欲坐王而直顧。以藩臬不從。遂兩平之。時人皆知曲在侍御。後京考以浮躁處之。王雖不起。今優游林下。頗為輿論所惜。

  △孫蕡陳遇

  【孫蕡陳遇】洪武初元。徵求隱佚。惟恐不及。同時南海之孫蕡。建康之陳遇。皆稱儒臣。然而晚節則天淵矣。雖開國聖人。誅賞不測。然實皆自取之。蕡自洪武三年庚戌開科。三試俱高第。賜進士出身。授工部織染局使。出為虹縣主簿。選入為翰林典籍。又出為平原主簿。以事逮問。輸左校。尋被釋。拜蘇州府經歷。二十二年謫戍遼東。又以藍玉黨見法。蓋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從戎。四為下僚。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其著述甚多而失傳。今存者祭竈一文耳。當時亦何苦應舉入仕。以致非命耶。陳遇當太祖渡江。即以書聘之。稱為老先生。比之伊、呂、孔明。書在御集。文多不載。遇赴召。上大悅。遂見親信。授供奉司丞不受。上即帝位。三授翰林學士俱不受。乃賜肩輿。從以衞士。以使兩浙。歸除中書左丞。力辭。召入禁中。賜坐。命草平西詔。加授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復辭。再除太常少卿。又除禮部尚書。皆固辭。命其子入直。又辭。甲子秋病卒。上遣中官諭祭賜葬。子恭由鄉貢仕至工部尚書。遇自癸酉受上知。入侍帷幄。前後二十一年。無日不在太祖左右。命以禁近不受。命以卿貳不受。欲貴其子又不受。寵眷則師臣。而不改布衣以歿。飾終之典。視文臣有加。比之李鄴侯差似之。尚嫌泌在德宗時。多一番宰相也。蕡起東粤。萬里應制科。得微官而以凶終。遇生輦轂下。出入禁闥而無恙者。則求祿與遺榮異也。當時詞臣如青田以酖死。金華以憂沒。而遇獨免于讒賊。且造膝之語。無一傳于世。其品之高。見之卓。有劉、宋諸公所不及者。未可與孫蕡並論也。或云陳遇者。自以生在元時。雖不仕。不忍背之。故力辭顯位。不特慮高帝威嚴難事也。其意似與楊廉夫同。遇即世所稱靜誠先生也。

  △洪武開科

  【洪武開科】洪武四年辛亥。始開科取士。得吳伯宗等。此世所知也。不知先一年庚戌。以明經薦至京師者。上俱親策問之。賜徐大全等出身有差。廣東番禺人李德者。以明尚書薦、與焉。授洛陽典史。歷濟南、西安二府經歷。告改湖廣漢陽教諭。又改任廣西義寧縣。致仕歸。見黃泰泉 【 佐】 所為德傳中。則庚戌實開天第一科。又蘇州錢氏世譜云。洪武庚戌狀元安大全。則又徐字之誤也。楊升菴又紀洪武五年壬子科會元陳忠。福建莆田人。而狀元則為朱善。蓋連三年。三賜廷對。得大魁三人。而世知之者尠矣。至六年癸丑科。命罷會試。選河南舉人張惟等四名。山東舉人王璉等五名。俱拜翰林院編修。命贊善大夫宋濂等教習。而正史及諸家記載俱不書。直至十八年乙丑。始復會試廷試。以至于今。張惟者。江西永豐人。寓南陽。遂應六年癸丑科河南鄉試。以通尚書為第一人。是年不開南宮。止選惟等十七人。即授編修光祿。日給酒饌。太子諸王。分日為主。宋濂等以上所親教。不敢以師自居。因侍上宴。始敢請惟等為弟子。上笑而許之。尋命惟等歸省墓。俱攝監察御史以行。其恩禮非後來教習諸士可及也。時河南同選者。祥符王輝、河南李端、洛陽張翀。其云十七人。蓋又在山東五人之外也。

  △開國第一科

  【開國第一科】洪武四年辛亥。始開科取士。時自畿輔外加行中書省。凡十有一列。中式者一百二十名。而吾浙得三十一人。蓋居四分之一。而會元俞友仁。復為浙西之仁和人。首藩首科。盛事如此。是時劉基、宋濂、章溢、王禕輩。俱浙人。一時同為開創名臣。宜其聲氣之相感也。累朝教育。遂以科第甲海內。信非偶然。是科獨湖廣一省。無一人中式。而高麗國中一人。

  △鄉會試並舉

  【鄉會試並舉】洪武三年庚戌。開科鄉試。次年辛亥會試。狀元吳伯宗在紀載中久矣。乃四年京畿鄉試。以前元貢士鮑恂。與學士宋濂。為考試官。而解大紳學士文。又云家君以洪武辛亥主考江西。則是歲鄉闈。與南宮同開矣。況解為江西人。即主江西試。而鮑以青衿與學士同列。且居其前。俱奇事也。又臨江先哲錄云。洪武五年八月禮部侍郎曾魯。奉旨為京畿考官。則是庚戌、辛亥、壬子連三年。俱舉鄉試。尤奇之奇也。雖國初典制未定。而後學則未之知。若連三年廷試。則已紀之矣。

  △二張忠義

  【二張忠義】洪武二十四年辛未科。一甲第二名張顯宗。福建寧化人。拜編修。歷官工部右侍郎。以事遣戍興州。起至交阯左布政使。卒於官。此史所紀也。葉文莊水東日記云。顯宗舉洪武辛未狀元。官至祭酒。聞燕邸靖難師興。遂從陝西起義兵。後不知所終。二說不同。葉云顯宗狀元。或承俗刻之誤。而起義兵一事則偉矣。顯宗初從工部侍郎謫戍也。正代張昺之任。昺為浙江慈溪人。從工部侍郎。出為北平左布政使。知燕邸有異謀。欲偕其僚發之。為庫吏李友直所告。文皇帝捕昺斬之。即以其時舉兵。立授友直為北平布政司參議。尋陞刑部侍郎尚書。以至工部尚書。至正統間。始歿于位。二張死節。同官。同時。今惟昺之名見于史。而顯宗忠義。後人無能名之者。革除義士。其湮沒者多矣。又他書紀顯宗為狀元。不止葉文莊一人。又練子寧別傳。云登張顯宗榜進士第二人。

  △吳康齋父

  【吳康齋父】吳康齋以布衣薦起。英宗召見。特授左春坊、左諭德。不赴而歸。今上用言官議。將同陳白沙、王新建。崇祀兩廡。偶議者不同、中止。然天下猶以為缺典。而不知康齋之有父溥也。溥字德潤。洪武時為太學生。即奉詔使雲南宣諭。再使福建閱士伍。其饋遺一無所受。登建文二年庚辰科會試第一名。廷試第二甲第一名。授翰林編修。與修高皇實錄。書成陞修撰。又修永樂大典。充副總裁。尋用祭酒胡儼薦。陞司業。在詞林國學二十餘年。其科名既敻。遭際亦奇。而人無稱之者。並不知本朝有此會元也。康齋以徒步位宮寮。而生被寵遇。沒亭俎豆。榮名萬世。信乎人貴自立哉。康齋名夢祥。字與弼。以字行。洪武間。吾邑嘉興。有王嘉會者。字原禮。元末累舉不第。入我明。以明經應聘至京。授翰林檢討。洪武十五年。陞國子右司業。與祭酒宋訥。左司業龔斅。嚴立楷範。三人俱春秋高。鬚眉翯然。太學數千人。肅而畏之。以老疾乞歸。特賜致仕。未行而卒于官舍。時年八十餘。上命禮部應天府給舟車還葬。發引之日。又詔沿途有司祭之。而吾鄉人已無能名之者。且國初國子司業。有左右二員。則雖博洽耆夙。亦不及知矣。

  △前甲申會元

  【前甲申會元】錢文肅 【 習禮】 作劉子欽墓志云。劉以書經中永樂癸未江西鄉試第一。明年甲申。禮部會試仍第一。登曾棨榜進士。選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坐累。戍廣西南丹衞。仁宗登極。以曾棨薦。起為江西新淦縣訓導。歲滿請致仕歸。以大耋終。余與公生同邑。學同志。少而往還相好。壯而相繼登朝。老而先後謝事。所述劉生平甚詳。蓋錢以洪武壬子生。劉以洪武戊申生。長于錢四歲。劉先舉解元。錢以永樂戊子繼登江西鄉試第一。相去僅隔一科。皆吉水人。又同在詞林。子欽年八十卒于家。又六年而錢亦歿。年八十九。其生平交情最暱。出處又同時。斷無誤謬之理。而歷代紀述相傳。俱云是科會元為楊相。江西泰和縣人。又何也。子欽名敬。以字行。本朝南宮榜首。宦途不振。未有其比。錢鄉會亦聯捷。己丑會試第十。辛卯廷試。亦起家庶常。官至少宗伯。諡文肅。弇州所紀。六典文衡者。即此公也。與劉榮枯迥異如此。天順日錄云。子欽甲申會元。時去永樂未遠。且李文達亦不應妄言也。陸文裕玉堂漫筆亦云然。而弇州直駁其誤。蓋未考李公日錄。及錢文肅所作志耳。

  △現任大臣子弟登第

  【現任大臣子弟登第】弇州云。大臣在事。而子弟登第者。成化以前俱無之。此又大謬不然。永樂二年甲申。會元又館元楊相。為輔臣士奇姪。宣德二年丁未。進士金昭伯。為次揆金幼孜之姪。正統元年丙辰。二甲進士章瑾。為禮部左侍郎張敞之子。試時竟不引例迴避。瑾後亦至禮部右侍郎。正統十年乙丑。進士劉璉。為戶部左侍郎劉中敏之子。正統十三年戊辰。二甲第二名曹鼎。為首揆文忠公鼐之嫡弟。文忠讀卷不迴避。又選為庶吉士。景泰二年辛未。二甲進士陳僎。為都察院左都御史鑑之嫡姪。三甲進士曹景。為南京吏部尚書義之嫡姪。景泰五年甲戌。三甲進士孟淮。為戶部左侍郎鑑之子。耿裕為刑部右侍郎九疇之子。羅淮為太子少保右都御史通之嫡姪。二甲進士何喬新。父文淵為太子太保禮書。甫去任半年。天順元年丁丑。二甲進士許起。為次揆許彬之子。二甲進士石浚。為忠國公石亨嫡姪。進士沈瑤。為南京戶部尚書翼之子。天順四年庚辰。三甲進士周經。為刑部左侍郎瑄之子。俱現任大臣。此皆成化以前之事也。乃成化以後。弇州所紀亦未詳。如成化二年第一甲第二名程敏政。為首揆少師李文達 【 賢】 之壻。而庶吉士商良臣。則故相商文毅 【 輅】 之子。文毅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庶吉士李瑢。為禮部侍郎紹之子。成化五年己丑。庶吉士尹龍。為吏部左侍郎旻之子。成化十一年乙未。二甲進士王沂。為南祭酒璵之子。三甲進士章元應。為南禮部左侍郎綸之子。成化十四年戊戌。三甲進士庶吉士楊時暢。為戶部尚書鼎之子。三甲進士周紘。為南刑部尚書瑄次子。成化二十年甲辰二甲進士黎民表。為吏部右侍郎淳之子。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庶吉士萬宏璧。為首揆少師安之孫。兵部右侍郎翼(一作翬)之子。二甲進士倪阜。為禮部右侍郎岳之嫡弟。岳會試不迴避。且為廷試提調。弘治六年癸丑。二甲進士王承裕。為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端毅 【 恕】 之子。端毅不讀卷。弘治九年丙辰。二甲進士劉東。為次輔健之子。健不辭讀卷。又南左都御史翟瑄子銓。南禮部侍郎董越子天錫。俱舉進士。時越考績在京。又進士許讚為右副都御史進之次子。弘治十二年己未。二甲進士謝迪。為次揆謝文正 【 遷】 之嫡弟。三甲進士許誥。禮部左 【 左字原缺。據寫本補。】 侍郎進之長子。弘治十八年乙丑。第一甲二名謝丕。又為遷之子。以出後其叔選。不書本生父文正公名。文正雖亦引嫌。竟充讀卷官。進士金達。為南兵部侍郎憲之子。正德三年戊辰。傳陞檢討。又陞侍講焦黃中。為次揆芳之子。傳陞編修劉仁。為兵部尚書字之子。庶吉士韓守愚。為戶部右侍郎鼎之子。進士劉寉年。為禮部尚書春之姪。春辭提調。正德六年辛未。狀元楊慎。為次揆楊文忠 【 廷和】 之子。庶吉士費寀。為禮部尚書費文憲 【 宏】 弟。正德九年甲戌科庶吉士余承勛。為首揆楊廷和之壻。十二年丁丑科三甲進士李惠。為僉都御史鉞之子。庶吉士葉桂章。為首揆楊廷和之壻。正德十六年辛巳。第一甲三名費懋中。又為文憲之姪。嘉靖二年癸未。狀元姚淶。為新任工部左侍郎姚鏌子。二甲進士楊惇。為首揆少師楊文忠 【 廷和】 次子。仍充讀卷官。二甲進士崔允。為駙馬都尉京山侯元嫡弟。嘉靖五年丙戌。庶吉士費懋賢。又為首揆費文憲之子。庶吉士毛渠。為次輔毛文簡 【 紀】 之子。又先一年乙酉解元。二甲進士王汝孝。為兵部尚書憲之子。嘉靖八年己丑。三甲進士吳子孝。為南京吏部尚書一鵬之子。嘉靖十一年壬辰三甲進士劉燦。為副都天和之子。 【 嘉靖至之子共二十字。據寫本補。】 此後數科未之見。至嘉靖二十三年甲辰。而翟諸城當國。長子汝倫。以試中書舍人。次子汝孝。以國子生登第。為科臣王交等所劾。致父子削奪。然是科二甲進士。亦試中書舍人。為故錦衣帥陸松次子。現任錦衣帥陸炳嫡弟。獨無一人指及。蓋是時陸燄已熾。非翟石門比。故言官求多于宰輔。而緘口于權幸也。二十六年丁未。二甲進士陳以寉。為兵部尚書陳經之子。二十九年庚戌。三甲進士王正國。為吏部左侍郎邦瑞之子。嘉靖三十二年癸丑。二甲進士孫鋌。為禮部左侍郎陞之子。南宮試亦不迴避。仍充廷試提調。三十五年丙辰。二甲進士孫鑨。又吏部右侍郎陞之子。三十八年己未。吏部尚書吳鵬子紹。登二甲進士。則倩人入試。途人皆知。而言路無敢言者。乃父太宰亦不辭讀卷也。至四十一年壬戌。少保兵部尚書楊襄毅 【 博】 子俊民。左都御史潘恭定 【 恩】 子允端登第。兩公辭讀卷不許。二子俱二甲進士。南京兵部尚書李遂子材。亦以是科得雋。至四十四年乙丑。遂次子試。又舉進士。時乃父尚在位云。隆慶以後。耳目所及。不必記矣。李文達、河南之南陽人。程篁墩、南直之休寧人。何以數千里外結姻。且程舉鼎甲。年已二十有二。乃父信現任兵部侍郎。何以聘而未娶。且婦翁為讀卷首臣。竟置前列。當時亦無異議。均不可解。

  △壬辰會元

  【壬辰會元】本朝開科以來。南宮壬辰凡四見矣。初為永樂十年。則林誌居首。再為成化八年。則吳寛居首。林以解元會元登榜眼。吳以經魁會元登狀元。俱掇巍科。居翰苑。至嘉靖十一年。則會元林春。萬曆二十年。則會元吳默。俱二甲進士。俱不得入詞林。且兩科又考庶常。而兩公竟失之。是四公者。二林皆福建之福州人。二吳皆直隸之蘇州人。同姓、同郡、同單名。前則同入鼇甲。後則同拜郎署。並館選見遺。造物播弄。奇巧極矣。

  △馬鐸李騏同母

  【馬鐸李騏同母】馬鐸者。舉永樂壬辰狀元。李騏者。舉永樂戊戌狀元。俱福建之長樂人。世傳其母先嫁馬氏生鐸。再嫁李氏生子。即帶馬姓以為名。至文皇臨軒臚唱。御筆改馬為騏。二人固同母異父兄弟也。此說自幼聞之。弇州記奇事。亦以為誠然。及考二人志銘。則殊不爾。鐸之母為卓氏。騏之嫡母為葉氏先亡。繼母黃氏。俱封安人。未幾黃氏亦卒。騏尋下世。然則二人。本不同母。何以世有此說。或因一時並貴。因諱而易其姓耶。是不可考矣。

  △征叛王廢鄉試

  【征叛王廢鄉試】宣德元年丙午科。順天當鄉試。以上親征漢王高煦。不及開闈。此亦創見事也。又九十四年。為正德十四年己卯科。江西當鄉試。會寧王宸濠反。亦廢試事不舉。時武宗亦自北率兵親征。然江西省至嘉靖元年壬午科。上命幷取一百九十人。以補前度之缺。而宣德己酉。順天之補否。不可考矣。

  △典史再舉鄉試

  【典史再舉鄉試】曹文忠 【 鼐】 以典史中殿元。以輔臣死土木。人皆知之。又但知其以鄉舉棄校官改縣尉耳。初鼐已中鄉試。為山西代州教職。負才不屑卑冗。欲棄官再就試。為吏部駁奏。遂改授江西泰和典史。宣德七年解部匠至京。值京師大比。乞入試。大學士楊士奇憐而許之。遂再中順天第二人。因連捷。遂魁天下。事見國史甚明。今世徒以典史會試巍科為奇。而再登賢書。抑奇之奇矣。其他坐斥去。而再入彀者。另記。

  △舉人充吏會試

  【舉人充吏會試】先朝中式舉人。會試不到者。降充吏。如四川馬湖府王有學等。後以展辨得免吏役。復入會場。已曾紀其事矣。乃更有可異。正統三年。行在錦衣衞司吏莫煥等。奏臣等俱中宣德七年鄉舉。以疾病會試踰期。禮部援例責充吏役。不敢辭避。第求仍許會試。以圖進取。上從其請。夫擯賢書為功曹。固為苛政。然祖制不可違。若已列胥吏。復入南宮。不幾辱賓興盛禮歟。何不引王有學等例。還其故物而就試歟。因思後日弘治間。唐寅、徐經等。亦以罣誤充吏。亦可如莫煥等。望格外之恩矣。此等事真是異典。進士以雜流起家者。如驛丞、吏員、承差、書算之屬。皆同諸生鄉試也。既登解籍。則為鄉貢士。非復雜流矣。今既降充吏役。此後僅可列仕版耳。仍歌鹿鳴而來。則稀有之事也。

  △驛丞進士

  【驛丞進士】宣德八年癸丑。曹鼐以泰和典史登狀元。以為異事。而不知正統四年己未。第五十九名李郁。江西豐城人。下書承差習禮記。成化十四年戊戌科。第一百五十三名譚溥。其下直書山東東阿縣田縣驛驛丞。習書。此僅見之會錄中耳。弇州奇事述。及科試考。皆不之載。若正統七年壬戌科。一百二十一名鄭溫。為直隸松陵驛丞。則弇州已記之矣。

  △鄉試遇水火災

  【鄉試遇水火災】正統三年戊午。順天鄉試。首場畢之夕遇火。士子試卷頗有燬廢者。有司懼得罪。但請修葺場屋。以畢兩試。時曾鶴齡以侍讀學士為正考官。獨不可曰。非再試無以滌百弊。昭至公。何惜一日之費。不成此盛舉哉。有司以二說奏。上命如鶴齡言。改用十五日為首場。是科更稱得士。至弘治五年壬子。浙江鄉試。首場遇大雨。漂浮號舍。不能坐立。士子譁擾。競散而出。約束之不能止。監臨御史、監察憲臣。俱欲罷試。獨左布政劉大夏曰。暴雨必有息時。可令自揣能文者聽其願留。勿隨衆去。當以留者為準。閱其文登榜。于是存者尚有八百餘人。悉命還號舍。雨果止。于是仍如額取足數。比榜出。人謂得人勝他科。按此兩番變故。實出意外。曾欲再舉以清弊孔。劉欲畢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賓興俱賴以告成。事若相反。其得體則一也。按天順七年癸未。會試首場。亦遇火。焚死舉人九十餘人。則試卷尚未成文。以故改本年八月再試。至次年二月臚唱。雖稱天順八年。而英宗已先一月升遐。不及臨軒矣。英廟在御。鄉會二試。蓋兩罹鬱攸云。

  △內官子弟登第

  【內官子弟登第】景泰五年甲戌科。二甲進士牛輪。順天涿州人。登科錄書其叔玉為司禮監左監丞。按玉橫于天順之末。成化之初。李文達曾面辱之。至今有學士醉歸圖傳世。其在景泰時。何以遂登之錄。且書叔亦非故事。時高文義、于忠愍俱稱正人。為讀卷官。何以置不問也。若正統十三年戊辰科。二甲進士李泰。順天香河縣人。登科錄書父永昌。見任司禮太監。此必生泰後。始自宮入掖庭。然不書母吳氏。而書其祖母王氏。則又非典制矣。又如景泰二年辛未科。二甲進士成凱。陝西西安耀州人。書父敬前翰林院庶吉士。時敬久從館中出為晉府王官。坐法腐刑。尋從景帝潛藩入紹。已陞御馬監太監。而不書。僅書前銜。最為得體。且並書母孫氏。稱具慶下。則二太監俱見其子成進士。亦幸事矣。李泰第後。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詹事。牛輪亦選庶常授編修。官至太常少卿。惟成凱因病不得赴館選。而父敬為景帝所眷寵。特授凱吏科都給事中。尋卒。又二年而敬始歿。弘治三年庚戌科二甲進士張定。為太監張敏嫡姪。敏即在憲宗朝保護英宗者。定為福建同安縣人。 【 弘治至同安縣人數句。據寫本補。】 英宗北狩不返。徐埕輩議南遷。于謙等爭之不能得。賴永昌力諍于太后而止。則永昌亦賢璫也。李泰後乞封。云伯父永昌。立以為嗣。法不得封本生父母。請封其祖父母。詔允之。或疑其託辭。非實也。

  △進士給假

  【進士給假】近來新科進士選期未及者。多以給假省親省墓為辭。得暫歸里。其有力者。則乞解銀。及借各曹署閒謾之差。以省僱募之費。否則觀政衙門。堂官代以為請。相沿不改。偶閱景帝實錄。景泰五年甲戌科。取進士三百五十人。時大理卿薛瑄。奏請除一甲三人外。其未授職者。乞放回依親讀書。帝曰。科舉正要用人。既取中又放回。不如不取矣。一切俱留候選。景帝勵精為治。不容臣下偷安。自便如此。至嘉靖五年丙戌科。辦事進士應檟等百人。以選期尚遠。乞依例放歸。疏連上未允。最後上切責。爾等發軔科甲。不思練習政體。乃乞回以便己私。終不許。至首輔費宏等代為請。亦不從。世宗聖齡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嚴正大。默符先朝。今之新貴圖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進士百戶

  【進士百戶】英宗親征時。有宣府龍門衞充軍進士張鑑者。詣行在所疏。乞上駐蹕宣府。但選將統兵征剿。則兵權歸一。號令不二。人有效死之心。上不能用。及景帝登極。鎮守山西都督孫安以為言。謂當時若從鑑言。豈有今日之禍。乞量加擢用。下兵部議。帝命鑑為試百戶。送大同總兵昌平伯楊洪處聽調。弘治六年。故兵部尚書余子俊男。舉人寘。乞錄其父軍功。上命寘為錦衣正千戶。子孫世百戶。今上辛丑。錦衣管衞事指揮余茂發。以考察軍政降百戶。奉旨仍舊蒞事。以從六品得掌司隸雄劇。亦本朝所無。茂發即余寘曾孫也。

  △異姓

  【異姓】天順甲申科。有進士■〈彡上旦下〉茂。登第時憲宗新即位。怪其姓罕見。問之首揆李賢。對云。此字音陝。然而韻書未之見也。正德間。嬖倖錢寧。冒國姓。而其嬸也氏死。朝士有作奠文者。以也姓無出。改稱乜。寧怒不納。俾改正。始受之。按也字。必虵姓之誤。或後人以為不雅。去蟲字耳。古來奇姓雖多。未有若此二氏者。又成化間。有山東布政使胡得盛。上以北虜方熾。且盛字音與勝相似。改為胡靖。于時憲宗何不幷■〈彡上旦下〉姓改之。雲南阿雄關土巡檢姓者。羅雄州土知州亦者姓。又四川雄鎮府女土官者氏。即近年招贅貴州土舍安堯臣為壻。改姓隴氏。冒襲世爵。以致黔撫郭子章被攻者是也。此正堪與錢寧嬸也氏作確對。且錢寧本雲南人。蓋亦夷姓。類是者甚多。

  △早達

  【早達】憲宗朝早達者。無如長沙李文正。丹徒楊文襄。俱以數歲神童。薦為翰林院秀才。而不知其後又有壽光劉鈗也。鈗為劉文和 【 珝】 第四子。文和雖次相。受知憲廟甚深。鈗以八歲召入。即授中書舍人。因年幼不能佩牙牌。特製銀牌以代之。出入殿廷。欄檻未能趨越。時丹徒楊文襄已舉進士。與鈗同官。乃提攜之出入。楊負重名。師友造請者無虛日。又好酒奕。因是不得如願。每歎曰。此童累我。後為劉瑾所惡。勒罷用。李文正薦起。歷尚寶丞卿。以至太常卿。兼翰林院五經博士。晉階資善大夫。賜二品服。食一品俸。立朝五十餘年。至嘉靖十四年始致仕歸。其進也不以科目。且文藝去李、楊二公遠甚。即爵位功名。亦相懸敻絕。然文正暮年無子。貧窘憔悴以終。文襄被謗歸。即疽發而歿。鈗以紈袴起家。被遇三朝。富貴安樂。優游林下。則二公所未逮也。鈗頗好學。喜藏書。常刻同姓前代人文集數十種。亦非膏梁儕輩也。觀其對西樵留印記一事。則固博通典故者。

  △納粟民生高第

  【納粟民生高第】景泰以後。冑監始有納馬之例。既改為輸粟。初不過青衿援例耳。既而白身亦許加倍輸納。名曰俊秀子弟。于是辟雍遂被銅臭之目。且其人所冀。不過一命為榮。無有留意帖括者。于是士子叱為異類。居家則官長凌忽之。與齊民不甚別矣。惟成化丙午。羅文肅 【 圭峰】 累試。有司不錄。遂以俊秀入貲。舉順天解元。次年登進士。為庶常。顯重于詞林。其年且踰不惑久矣。于是士人始有刮目此輩者。以余所知。近年則同邑項元池名德楨。亦厄于里試。入北畿。試乙酉第三名。丙戌進士高第。經藝為時所式。今為參議。己丑科吳徹如名正志。以乃翁赴任不及試。命入南監。即聯捷為郎。建言今年以光祿丞召入矣。是年又有徽州人汪以時者。年五十餘。尚為儒童而酷貧。其親友哀之。為納銀游北監。亦連舉鄉會為御史。今已陞冏卿。其他不及知者。必尚多也。

  △外戚科目

  【外戚科目】錦衣周賢者。駙馬景之子。母曰重慶大長公主。英宗女也。以儒生登成化二十二年舉人。時孝肅后在宮中。聞外孫得雋。喜甚。侈以為盛事。賢南宮久不利。乃以戚畹例授錦衣衞指揮僉事。至弘治十六年。以久不遷職。乞陞兵部。執奏以為無例却之。上命陞一級為指揮同知。時孝肅方稱聖慈仁壽太皇太后。猶在養也。至正德間。又以例降千戶。又再歷都指揮僉事以卒。當時外戚恩澤。尚有節如此。又梅純者。曾祖曰駙馬都尉梅殷。曾祖母曰寧國大長公主。為高帝第二女。殷以嫌歿于永樂中。純以世職為中都副留守。上疏請改孝陵衞。以便奉曾祖父母之祀。詔許之。純起家三甲進士。授知縣。改襲祖職。歷指揮使。以至今官。純忠貞嫡裔。且起甲科。即改金吾。亦不為過。而靳惜至此。今之濫恩。有十倍正德中葉者。可慨也。

  △魁元再甲子

  【魁元再甲子】弘治九年丙辰科狀元朱希周。蘇之崑山人。仕至南京吏部尚書。及見嘉靖丙辰狀元諸大綬。次年卒。贈太子太保。諡恭靖。嘉靖二年癸未科探花徐階。松江之華亭人。仕至少師吏部尚書大學士。及見萬曆癸未科會元李廷機。去臚唱數日卒。贈太師。諡文貞。嘉靖二十年辛丑科會元陸樹聲。松江華亭人。仕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及見萬曆辛丑科同邑人狀元張以誠。又五年始卒。贈太子太保。諡文定。三公者以南宮首薦。咸 【 咸原作或。據寫本改。】 高第鼎甲。俱詞林鉅公。榮哀始終。名德無玷。登第周一甲子而始下世。皆在吳中數十里之內。盛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