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萬曆野獲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萬曆野獲編卷四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宗藩

  ○宗藩

  論建藩府

  元子出閣

  聖功圖

  太子冊寶

  三王並封

  立儲儀注

  皇子追封

  使長侍長

  親王來朝

  親王迎謁

  趙王監國

  楊東里議趙王

  周定王異志

  藩府再建

  郡王謀叛貸命

  兄王伯王

  淮王宗廟稱號

  藩國隨封官

  安置二庶

  下殤追封

  慶府前後遭變

  二郡王建白

  鄭王直諫

  鄭世子讓國

  景恭王

  藩王獻諂

  趙王縊死

  徽王世封真人

  遼王封真人

  遼廢王

  遼王貴烚罪惡

  楚宗伏法

  英燿弒逆之由

  楚府前後遭變

  楚府行勘

  存楚

  蔡虛臺辨疏

  廢齊之橫

  宗室通四民業

  宗室名

  △論建藩府

  【論建藩府】嘉靖十年。上未有子。中外憂之。行人司正薛侃建議。謂先朝分封各藩。必留親王一人在京。謂之守城王。或代行禮。遇有事則膺監國撫軍之任。至正德初。而逆瑾削之。盡行出封。乞查舊典。擇親藩一人為守城王。若東宮誕生。則以為輔貳。如再生皇子。始遣出封王國。其言甚危。且守城王之名亦不載典故。而侃同年彭澤者。素媚張永嘉。又與夏貴溪爭為都御史。恨之甚。因促令亟上。便可坐夏主使。且云張少傅甚善此疏。當從中力贊上成之。疏上。上大怒。會官廷訊。五毒備下。時汪鋐、彭澤令侃引夏言主使。侃抗詈不服。乃得不死。而澤遣戍。永嘉亦罷歸。穆宗初崩。新鄭當國。時有大俠名呂光者。為故相華亭所遣。行間於京師。因別遣客以奇計干新鄭。謂主少國疑。宜如高皇初制。命親王為宗人令。領宗人府。以鎮安社稷。新鄭大喜。納其謀。呂又宣言於內廷云。高閣老已遣牌迎立所厚周王入紹。身取世襲國公。新帝位不安矣。兩宮大駭。偵知果有宗人之說。遂從中出旨。立逐新鄭。時先帝升遐甫二旬。距今上即位甫六日耳。兩說俱關宗祧大計。然其事創見。人所不習聞。處人骨肉間。尚不可深言。況君臣哉。薛之狂躁。高之粗淺。落人度內。俱不自覺。掇禍至此。不致為郭損菴中允。亦幸矣。○正德二年。榮王之國常德府。時廷臣抗章爭之。其意蓋與薛侃同。而終不允。榮王為憲宗少子。於武宗為季父。使其果得留京師。則辛巳之春。興邸龍飛。將有不可知者。況唐宣宗皇太叔故事在史冊乎。薛侃之言。正觸上忌諱。且其時雖前星未耀。而上富於春秋。遽建此計。是待上以終無胤嗣如武宗也。安得不干天怒乎。賴上寛仁。偶不死耳。

  △元子出閣

  【元子出閣】故事太子出閣。設座于文華殿中。自嘉靖十五年改易黃瓦。仍為主上開經筵之所。二十八年。莊敬太子行冠禮出閣。禮官謂此殿更飾已久。黼座所在。禮當避尊。上乃命改于文華門之左南向。然而莊敬冠後二十日即薨。幷門不及御也。至今上為太子受賀。禮臣援故事以請。又改命設于文華殿東廊西向。今東宮未立。先出講學。上命設座于文華殿之左室。視兩朝加隆焉。雖儲位未升。而規儀已亞至尊。其後福王讀書。不過武英殿之廊廡而已。

  △聖功圖

  【聖功圖】弘治八年十月。南京太常寺卿鄭紀。進聖功圖于皇太子。蓋采前代自周文王始。以至本朝。儲宮自童冠至登極。凡百餘事。前用金碧繪為圖。後錄出處。幷己之論斷于後。時謂紀曾任祭酒。以不稱調南京。至是謀為宮僚。故有此舉。至嘉靖十八年之七月。南京禮部尚書霍韜。吏部郎中鄒守益。共為聖功圖一冊上之。謂皇太子幼。未出閣。未可以文詞陳說。唯日聞正言。見正事。可為養正之助。乃自文王為世子而下。繪圖為十三事。且各有說。上云圖冊語多曲隱。假公行謗。無人臣禮。下禮部參看。既而命宥韜等罪。其冊疏廢不行。至今上乙未年。皇長子出閣講學。時修撰焦竑在直為講官居末。亦進養正圖說一冊。不以商於同事。後漸彰聞。郭正域以宮諭為講官之長。大恨怒之。次輔張位亦恚甚。至焦丁酉為北京副考。遂借場事逐之。至今未召用也。前後三朝四公。皆以納忠東朝。被疑受譴。若鄭紀者固不足言。霍渭厓、鄒東廓。皆一時名士。何以亦有是獻。且書名亦同。大是可笑。至焦弱侯。更以博洽冠世。豈未聞前二事耶。抑承襲為之也。易經一蒙卦。誤人乃爾。○霍、鄒二人。尋俱入為宮僚。

  △太子冊寶

  【太子冊寶】嘉靖十八年己亥二月朔日。世宗將幸承天府。冊立莊敬太子及裕王、景王。裕即穆宗潛藩也。是日大禮甫舉。內臣司寶冊者。各奉所賜歸。而裕王冊寶誤入太子所。其青宮冊寶。乃為裕邸所收。中外駭怪。是時莊敬已有疾。年十四而薨逝。穆宗與景王生同歲。中外頗有左右袒之疑。然冊寶之兆。久已定於冥冥。及景恭王就國甫四年。亦于國中下世。雖儲位未建。而人心大安矣。己亥二月之誤。豈偶然哉。冊立之日。日下五色雲現。時以為東朝之瑞。其後穆宗竟從裕邸龍飛。所謂休徵在此。不在彼也。

  △三王並封

  【三王並封】國本之爭。自乙酉至癸巳幾十年。朝端競沸如蜩螗。終不得請。甚至廷杖。空署罷逐。而不能止。至癸巳春。太倉相公自省覲來京。時虛首揆待者踰年矣。至則預戒言路。勿及建儲事。閣中自當一力擔當。忽有密旨至太倉私第。次日即得待嫡之旨。引祖訓為證。今且並封三王。涂御史 【 杰】 、朱寺丞 【 維京】 首爭之。俱遣戍。於是爭者滿朝。而禮部陳主事 【 泰來】 直攻太倉。語太峻。遂一切留中不下。太倉自認條旨之誤。于是併三王之封亦寢。涂、朱免戍為民。並封旨下時。人多不諒太倉。至其冬。再三力請。其密揭至二十餘上。始命元子出閣講學。雖未正儲皇之位。而人心遂大定矣。嗣得之一二名公云。太倉從南來。路遇諸儀部 【 壽賢】 請告歸。問以京師近狀。且及冊儲一事。諸云上多疑猜。未肯遽立。有識者以並封三王為妥。太倉猶未謂然。復問趙定宇云何。諸曰。趙正有此議。諸乃太倉丙戌門人也。意遂信之。抵京問趙少宰。公果主此議乎。趙曰。僉言以為然。不獨我也。趙始與王微隙。尋已講解。不虞其非誠言。迨糾彈叢集。始大悔之。趙亦特疏救正。語甚侃侃。太倉乃悟二人有意紿之。業為所誤。隱忍不敢發。至秋而有吳鎮告訐賴婚之事。趙蒙惡聲去位。說者又謂王相實主之。所以報東門之役也。然兩公俱當世偉人。終不敢信其然。

  △立儲儀注

  【立儲儀注】辛丑皇太子冊立儀注。有太子受冊。恭謝皇貴妃之文。蓋用宣德、嘉靖舊儀也。然考太祖初定之制。本不及皇妃。時懿文為中宮所出。自無他謁。至宣德二年而英宗升儲。始改添謝上與皇后八拜之後。即謝皇妃四拜。皇妃即孝恭孫后。時尚為貴妃。英宗其所出。則禮自當以義起。其後百餘年。而為嘉靖十八年莊敬太子升儲。亦于謝上及中宮禮畢。謝貴妃則俱用八拜禮。蓋貴妃王氏。亦莊敬生母。而拜禮已並隆矣。今東宮之立。既謁謝上位中宮。先皇貴妃。而次及皇妃。俱四拜禮。時生母恭妃王氏。尚未進封。故僅得四拜。而貴妃鄭氏。徒以位號尊重。遂居恭妃之前。此則前代所無。而禮臣創議者。時以為異。然以今上意中事。或不妨將順也。唯英宗冊立以後。則母妃受命婦賀。其後俱進牋稱慶。一同太后及中宮之儀。今則刪去。意者亦壓于翊坤鄭妃。非得已也。時建儲大典。顒望廿年。一旦允行。中外欣躍。故禮臣不敢復較小節。以咈上旨耳。○按英宗冊立最幼。尚未及百日。命名之期。蓋宣廟急欲孝恭正椒寢之位。所謂母以子貴也。今太子年最長。受冊時睿齡已二十歲。而次年納妃。過摽梅之期久矣。兩朝大典。迥異如此。

  △皇子追封

  【皇子追封】下殤不成服。不追封。此古今通例。至本朝尤嚴。如高皇帝第二十六子楠。為葛麗妃出。未逾月而薨。遂無封典。而文皇帝第四子高曦。亦因之。至純皇帝長子。為昭德萬貴妃出。以將及周晬而薨。不命名。不追封。是時萬妃寵震天下。又得一索之祥。而斤斤守祖宗法如此。至肅皇帝第五子。則生僅一日而薨。亦賜以名。追爵為穎王。諡曰殤。此出何典制耶。然猶曰帝子也。若興獻帝之長子。生于藩邸。亦僅五日而亡。事在弘治庚申。至嘉靖乙酉。已將三十年矣。亦追封岳懷王。命首輔楊一清撰墓碑。抑何不經之甚耶。又至庚申年。則已週一甲子。始賜名曰厚■〈火煕〉。蓋向來玉牒中。尚未有名也。亦怪矣。○按皇子以百日命名。而高皇第二十六子。尚未及期。已先得名。蓋未定制也。若憲宗長子。以正月生。至十一日薨。亦未賜名何耶。是未可曉。

  △使長侍長

  【使長侍長】國初沿亡元餘習。臣下呼親王俱為使長。未知取義謂何。如文皇登極後。問建文故將平安當時相窘狀。安對曰。此際欲生致使長耳。今親王不聞有此呼矣。又侍長之號。則今各藩府之女。俱有此稱。曾細叩何義。則云尊其為侍妾之長也。乃至支庶猥賤。不膺封號。且恣為非禮者。亦例受此呼。其辱朱邸極矣。今荊釵記戲文中。尚有怕觸突侍長之語。則此號相傳亦非一日。

  △親王來朝

  【親王來朝】永樂朝。親王入覲者不絕。蓋文皇矯建文疏忌宗室。倍加恩禮。宣德間。漢王高煦。以反見誅。遂廢入朝之事。唯英廟復辟。以襄獻王宣宗同母弟。曾有疏上章皇后。請視南城起居。又疏勸景帝朝南內。上感其誠。且先有于謙等。以金符迎襄邸之謗。欲慰安之。故命之入朝。情禮優渥。前代無比。其歸國時。車駕又親送至盧溝橋。特賜以護衞。時護衞不設久矣。此後親王不朝者將四十年。至弘治八年。上復下詔。召崇簡王入京。以聖祖母聖慈仁壽太皇太后年高。念叔崇王。欲一見。蓋崇王亦英宗同母弟也。時倪文毅 【 岳】 為禮卿。抗疏力止。以黃河泛溢。中州亢旱。三王之國。物力不充為言。上曰。卿等說的是。但朕承聖祖母意。已有旨往取王來了。迄未允。未幾忽奉中旨免王來。余味倪疏。末有云。太皇太后享天下養。崇王親愛所託。恩禮無加。今奉命來朝。雖少遂一時欲見之心。然欲別。則難免眷戀不舍之情。既去。必倍增憂思不忘之念。他日上廑聖慮。雖欲悔之無及矣。此等語。切中人情意中事。雖欲不允得乎。此雖孝宗轉圜。亦持論者婉曲真切。有以動之。

  △親王迎謁

  【親王迎謁】天子行幸。至藩王境內。例出迎謁。祖宗朝唯永樂七年巡幸北京。至濟寧州。魯王肇煇來朝。次年還京亦如之。其後武宗巡游最頻。然未聞有親王朝謁一事。至于山西大同府駐蹕更久。太原府亦曾臨幸。初不聞代王與晉王如何祗奉。至正德十四年南征。過臨清州。則德魯二王俱在境內。亦不云迎見行在也。惟嘉靖十八年。世宗幸承天府。先敕諭路近王府封疆者。出城候駕。跪迎道傍。駕至行殿。行五拜三叩頭禮。於是趙王迎于磁州。汝王迎于衞輝。鄭王迎于新鄭。周世孫迎于鄭州。徽王迎于所封鈞州。今禹州。唐王迎于所封南陽府。俱宴賜有加。而朝宗王會之盛極矣。故事。親王非迎駕及掃墓。不許出城一步。至萬曆六年。故相江陵張公。以葬父歸。過南陽。唐王出郊謁。具賓主。及答拜留款。張坐南面。王相向講敵禮。至襄陽府。則襄王亦倣唐例無少異。蓋朝見伏謁之禮。一切不講。而親藩反以得親奉謦欬為幸事。僭紊至此。安得不敗。又先期遣牌云。本閣部所過。二司謁見。俱遵見部禮。蓋勒其長跪也。于是手板折腰。與州縣下僚無異。但布按二司。惟入吏部。始行跪禮。至私第。則仍以客禮見。江陵妄自尊大。幷典制不復問矣。

  △趙王監國

  【趙王監國】永樂二年。上在京師。今南京。以第三子趙王高燧留守北京。永樂八年。改命皇長孫留守。而燧猶留行在。時皇孫睿齡十有三矣。至永樂廿一年。上在行在。頻以疾不視朝。中外事悉命皇太子決之。時仁宗英斷。裁抑宦寺。而內臣黃儼、江保等。尤見疏斥。因日讒太子于上。賴聖明不能間。然亦稀得進見矣。儼素厚高燧。嘗陰為之地。詐造毀譽傳于外。謂上注意趙王。外結常山護衞指揮。命孟賢等舉兵。推趙王為主。因謀不利于上。幷皇太子。時欽天監官王射成。與賢厚善。密告賢天象當易主。賢等謀益急。令興州後屯衞軍高正等。連結貴近。就宮中進毒于上。候宴駕。即劫收內庫兵仗符寶。執文武大臣。令高正偽撰遺詔。付中官楊寶養子。至期以御寶頒出。廢皇太子。而立趙王高燧為皇帝。時有常山護衞總旗王瑜者。高正之甥也。正密告之。瑜力諫不從。瑜遂非時上變。上覽偽詔震怒。立捕楊養子斬之。命急捕賊。盡得之。召皇太子、趙王、勛臣、文臣等皆至。上御右順門親鞫之。上顧高燧曰。爾為之耶。燧戰栗不能言。皇太子力解之曰。高燧必不與謀。上以王射成以天象誘人。先誅之。賢等更加窮治。勿令遽死。未幾幷其黨悉誅。此事詳見實錄中。審爾。趙王之罪。不容赦矣。鄭曉吾學編敍此事。不云高正等謀弒。殊為失實。趙王以洪熙元年之國彰德。宣宗征漢庶人還師時。欲乘虛襲趙。以楊士奇力諫而止。似乎失刑。○高正。一作高以正。後歷官至都督僉事。

  △楊東里議趙王

  【楊東里議趙王】宣宗之討高煦也。回師欲襲趙。時楊榮極贊成之。賴楊士奇力諫而止。人稱其功。至今不衰。然士奇之誌贊善梁潛墓也。云永樂十五年。車駕狩北京。上有疾。兩京隔數千里。支庶萌異志者。內結權倖。飾詐為間。一二讒人助于外。會有陳千戶。事連梁潛。遂死非命。十六年九月十七也。所謂萌異志者。蓋指趙王高燧、權倖者、內臣黃儼、江保也。既謂趙有異志。何以力保其不反。且知梁潛之冤矣。何以自文皇崩後。又相三朝。二十餘年。不一為潛白見冤狀。使得昭雪于泉下耶。方仁宗監國時。潛又與士奇同為侍臣之副。殆不可曉。○潛曾主永樂十三年會試。又主十五年應天鄉試。

  △周定王異志

  【周定王異志】周定王橚。高皇帝第五子。高皇后出。初封吳國。于浙江之錢唐。繼改封周。建國河南開封府。至洪武二十二年。自棄其國。走鳳陽。上命遷之雲南。未行赦歸。建文帝即位。王次子有■〈火勛〉。告王謀逆。又竄雲南。已召還留京師。比靖難師入出見。文皇哀之。復封開封。王上書言汴城歲苦河患。上為營洛陽新宮。將徙封焉。未幾又言河堤漸固。乞仍脩舊宮。以省煩費。上又從之。永樂十八年十月。護衞軍丁奄三等。屢上變。告王不軌。召至京師面詰之。示以告詞。唯頓首稱死罪。乃革其三護衞放還。夫定王世所稱賢者。而舉動乃爾。其初有■〈火勛〉蜚語。尚云方、黃造謀。繼而再告。輸伏無辭矣。豈非瞰六飛屢駕。復襲壬午故事耶。且當太祖在御。不俟父命。擅離封域。既而倏請洛陽。仍戀大梁。何其躁動邪。再竄滇南。終保祿位。幸矣。

  △藩府再建

  【藩府再建】太祖第七子齊庶人。之國山東青州府。建文中。以嫌死國除。而太宗第二子漢庶人。即封其地。未行而改樂安州。後憲宗第七子又國於此。是為衡恭王。傳至今第八子潭王。封湖廣之長沙府。後坐妃事自焚。國除。仁宗第五子襄憲王又封其地。至正統間移襄陽。英宗第七子又國于此。是為吉簡王。傳至今第十二子湘獻王。封湖廣之荊州府。建文中。坐嫌自焚。國除。至成祖靖難。以太祖第十五子徙國其地。是為遼簡王。傳至隆慶二年。庶人憲■〈火節〉。以罪廢不嗣。第二十二子安惠王。之國陝西平涼府。尋以無子。國除。永樂中。以太祖第二十子封其地。是為韓憲王。傳至今第二十四子郢靖王。之國湖廣之安陸州。無子。國除。仁宗第九子封其地。是為梁莊王。又以無子。國除。至憲宗第四子獻皇帝。復于安陸建國。世宗龍飛。陞為興都承天府。懿文太子第四子衡王。永樂中降封懷恩王。建國江西建昌府。未幾廢之。後為仁宗第六子荊憲王封國。又改封湖廣蘄州。至憲宗第六子又封其地。是為益端王。傳至今。仁宗第十子衞恭王。建國河南懷慶府。未行。薨。即改第二子鄭靖王。自陝西鳳翔府徙國于此。傳至今。英宗第五子秀懷王。之國河南汝寧府。無子。國除。即以封第六子為崇簡王。傳至今。憲宗第五子岐惠王。之國湖廣德安府。無子。國除。即以第九子壽定王補封其地。又無子。國除。至世宗朝。又以第四子封德安。是為景恭王。不數年薨。亦以無子。國除。憲宗第十一子汝安王。之國河南衞輝府。無子。國除。弘治間。又建興府於此。獻王以逼黃河為辭。乞改安陸。上允之。至今又為潞王府。則先帝穆宗之第四子。而今上之同母弟也。以萬曆十七年之國。按安陸之封再絕。而興邸肇開。遂為萬世豐鎬之地。德安之封再殄再續。而景王又世宗愛子。幾有奪嫡之漸。終以胙土不嗣。蓋廢興莫非天意。不皆地靈也。○按太祖第五子初封吳王。旋改封周。蓋以上霸府初開。曾以吳王紀號。故亟更之也。至懿文第三子允熥。又封吳王。何耶。不可謂非方、黃諸公之失矣。又如憲宗於景泰中。從太子降封沂王。英宗復辟。太子反正。則沂亦青宮潛邸。不宜再封。至涇簡王為憲宗第十二子。弘治十五年。又之國沂州。憲宗初被廢。雖不入沂。然景帝時。給事中徐正曾密疏。欲出太上及沂王于沂州矣。此等嫌疑之地。即不封建亦可。是時劉晦菴當國。李西涯、謝木齋為佐。何以不商及此。

  △郡王謀叛貸命

  【郡王謀叛貸命】宗室中謀不軌者。親王則有漢府高煦、寧府宸濠。郡王則有安化王寘鐇。皆罪狀顯著。夷滅無辭。若正德中。歸善王當沍之死。人尚以為冤。其他支庶。如代府充灼之屬。尤ㄠ麼不足數。惟情罪最昭灼。審鞫最詳確。猶得死牖下者。無若景帝初年。處岷藩事。最為失刑。岷府廣通王徽煠者。太宗第十八子莊王之第四子也。有武岡州民蒙能等。投為家人。導以不法。又引致仕後府都事于利賓。以相術干之。謂煠有異相。當王天下。因謀逆。將以景泰二年五六月起兵。直趨南京。據大位。先以金造轟天王之寶。又以銀造靈武侯、欽武侯諸印。改年號曰元武。偽作敕書。遣蒙能及陳添仔等。以貲幣幷印。賜諸苗帥。會兵大舉。未行而事洩。上遣駙馬焦敬。內臣李琮。往徵之。煠時未有兵。束手就道。比至鞫於廷。俱伏反狀。適湖廣督臣王來等。亦奏陳添仔、蒙能等所招苗賊助煠。會煠已行。官軍連擊敗之。大潰。蒙能隨苗兵遁還廣西。幷以煠所頒偽敕來上。景帝謂謀危宗社。法不當恕。姑屈法貸死。斥為庶人。幷家屬禁錮鳳陽。第斬于利賓以徇。又五年為景泰乙亥。蒙能匿蠻中。自稱蒙主。糾引生苗三萬餘。寇龍里等城。湖廣鎮臣以聞。帝命貴州廣西文武大帥。會湖廣合勦。時能已破銅鼓諸衞所。殺都指揮汪迪。聲勢大振。撫臣尚書王永壽告急。兵部尚書于謙至自請往討。帝不許。但命總兵南和伯方瑛進兵。至英宗復位。始殲焉。凡平寨一百九十五。斬級三千。而他帥不與焉。此事首尾五年。黔楚騷動。蒙能何足道。徽煠者。僭號紀元。偽造符璽。圖踞留都。其罪豈在寘鐇之下。猶得保首領。終天年。政刑如此。宜景帝之不終。此事紀傳既少見。爰書亦不存。人無知者。故備列之。若較之近年楚府劫摃一事。至論斬傳首。真可謂倒置矣。

  △兄王伯王

  【兄王伯王】晉定王濟熺。太祖第三子恭王嫡長子也。既嗣位。至永樂十三年。為庶弟平陽王濟熿所譖。削爵禁錮。時太宗寵信熿。即以熿代封晉王。後淫暴不法。幷誣陷兄事漸露。仁宗即位。還熺冠服及王號。徙居平陽。稱之曰兄王。宣宗即位。進稱為伯王。宣德二年。濟熿通高煦事發。削爵錮鳳陽。而熺居平陽如故。宣德四年。熺請還太原奉恭王祀。上不許。命建廟于平陽。復書以太宗建都北京。即作太廟于北為比。是時晉竟虛國無王。至宣德十年熺薨。子美珪。始以平陽王嗣晉王位歸太原。時熺昭雪久。終不還國。亦終不得稱晉王。其故竟不可知。○濟熿先封昭德王。改封平陽。其妃為曹國公李景隆女。熺之廢。景隆之力居多。

  △淮王宗廟稱號

  【淮王宗廟稱號】初淮康王世子見濂早卒。諡安懿世子。無子。康王老。請以次子清江王見澱攝府事。王薨。見澱尋卒。諡端裕。其長子祐棨襲為淮王。而以見濂追封淮安王。其妃王氏為王妃。時冊稱安王。為祐棨伯父。故其常祭祀號安王稱王伯。清江王稱王考。其所居宮。王氏仍世子府內。而本生母趙氏。入居永壽宮。輔導官謂非宜。言於王上奏。其生在安王卒後。未嘗為嗣。欲加重私親。事下禮部。移江西守臣勘復。乃謂安王伯父之稱。本諸祭詞。唯稱清江王為王考。於義未協。按禮。諸侯之子為天子後者。稱于所後之天子。而不得稱於所生之諸侯。別子之子為諸侯後者。子為天子。而父非天子。則必追尊之詔。已布于天下。乃可稱其父為天子。子為諸侯。而父非諸侯。則必追封之請。已允于天子。乃敢稱其父為諸侯。今之親王。即古諸侯也。今之郡王。即古別子也。親王所主祭之王。則諸侯之禰廟也。淮王既不後于其伯。則非為人後者。欲乞以清江王追封入廟。與安王同為三世之穆。似兩得之。又生母趙氏。未得進封。遽稱國母。先居永壽宮。此則其非據者。於是禮部尚書劉春。謂安王雖未封而卒。今已追封為王。祐棨雖生於安王卒後。今既入繼親王。則實承安王後矣。皆朝廷之命。非所承也。乃更欲追封其本生之父。則安王封諡之命。將安委乎。徒欲顧其私親。而不知繼嗣之重。事體殊戾。況安王既追封入廟。為三世之穆。清江又欲進封。則一代二穆豈禮哉。況廟號稱呼。不可以制冊為據。唯當以所後為稱。其清江王祀事。宜令次子祐揆主之。淮王無與焉。所居宮。則安王妃遷入永壽宮。清江王妃。退居清江府。斯禮、典、法、令。皆得矣。詔以其援據甚明。從之。此事之處分在正德八年。按前江西守臣所議。即他日張、桂等繼統不繼嗣。非為人後之說也。禮卿劉春所議。即大廷公論力諍。以為上承孝宗之嗣。一代無二昭二穆之說也。次子祐揆主清江王祀事。即進封崇仁王為興王。奉興邸祀之說也。至于生母趙氏退居清江郡王府。則當時章聖蔣后尊居大內。舉朝無敢以為非者。其時情勢。又非藩國比也。淮事去世宗議大禮未十年。而取舍從違。矛盾顛倒。一至於此。非天子不議禮。信哉。其後嘉靖中。見澱竟加封為淮王。諡曰端。蓋議禮新貴人。正借以伸己說也。劉春之議。至是詘矣。

  △藩國隨封官

  【藩國隨封官】先朝親王出閣。例選翰林二人侍講讀。天順初。英宗從李賢議。改用進士二人。授翰林檢討。及之國。即陞其國左右長史。從行歲久。加服俸。終身不得他遷。士人苦之。弘治間進士十人被選。至與太宰耿文恪相詬詈。互呼為畜生。嘉靖間。吳秀水 【 鵬】 秉銓。亦以選藩僚為中書劉芬所窘辱。雖皆受重譴不顧也。及萬曆戊寅。潞王出閣。輔臣始議定。既授史官。効勞年久。俸滿陞參議以出。諸進士始免曳裾之憂。此江陵公曲體人情處也。是時先人同年董樾、徐聯芳。俱以此官外轉藩臣。遂為本朝創典。然二公俱不振。至萬曆壬寅。福王講讀。用韓孫愛、陳翔龍拜檢討。亦遵董、徐往例。需次參藩。然在都下時。雖隸人亦以假翰林呼之。又絕望華要。居平多邑邑。至於長史。皆于藩封定期之頃。吏部乘間奏用進士部郎充之。膺此選者。如長流安置。舉家哀慟。因思史官為王官。固為失意。永樂二十二年。仁宗第八子滕王。之國雲南。上命左庶子姚友直陞雲南參政。掌滕府長史司事。雖其時親王體峻。特屈宮僚為相。然其法自可師。後世若遵此例。人必樂就。無論史職郎官。俱無辭矣。況以三品大吏。統八所屬官。體統截然。郡縣亦無敢相撓。此最善法也。姚後終太常寺卿。時同封者。有鄭、越、襄、荊、淮、梁、衞七國。如鄭府左長史。則以春坊左司直王淪陞任。尋入為戶部郎中。陞左侍郎。巡撫兩浙。卒于景泰初元。右長史。則以吏部考功員外郎何源陞任。尋入為文選司郎中。後終江西布政使。卒于正統初年。越府右長史。則以刑部員外周忱陞任。入為戶部侍郎。撫江南。終尚書。卒于景泰四年。諡文襄。襄府左長史。則以詹事府丞周孟簡陞任。至宣德五年庚戌終于官。梁府右長史。則以吏部郎中宋子環改任。後改越府。宣德八年終于官。衞府左長史。則以春坊左司直金實陞任。至正統四年。為會試同考。卒于京。右長史。則以四川道御史楊黻陞任。後亦卒於官。皆不幸早歿。未得他徙。初未嘗錮之也。英憲以後。始漸不然矣。○長史驟貴者。無如世宗入紹之張、袁二公。俱峻登揆地。然張景明為左長史。二十年而歿。距上龍飛未浹月也。雖得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諡恭僖。然緣慳極矣。右長史袁宗臯。亦二十年自興邸來。峻拜禮書文淵閣。不三月而卒于位。猶之不用也。豈設醴祿料。天賦自有限耶。

  △安置二庶

  【安置二庶】天順三年十月。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上言。建庶、吳庶。俱安置鳳陽。官軍巡警擊柝。聲聞陵寢。或有不逞之徒。事出意外。卒難防禦。乞將二庶送有軍衞城池。或即移鳳陽廢中書省。嚴加防範。上曰。安置已定。不必動。至成化三年九月。南司禮太監覃包等奏。建庶、吳庶。自天順初安置鳳陽。其帶帳幔靴。俱已敝盡。又人口一十八名。歲給布縑綿絮。今死亡者五人。因而減給。所買女奴六人。俱無衣布。宜為修補。詔下工部勘給之。時吳庶先卒。懿文太子之後。僅存建庶一人。其後釋放又卒。嗣遂絕。兩朝仁厚。雖加優恤。而無救于若敖之餒。若滕昭者。身為節鉞大吏。但知逢迎希寵。其識反出中官之下。真名教罪人也。

  △下殤追封

  【下殤追封】本朝皇子下殤。無追冊者。唯蔚悼王。為孝宗張后嫡出。破例追封。然年亦三歲矣。若岳懷王厚■〈火煕〉。為興獻王之長子。世宗同母兄也。生僅五日而薨。嘉靖四年。詔追封岳王。諡曰懷。時章聖太后在養。悼憶長子。故上追崇。以上承慈意。不失為孝。然竟無名可諱。至三十九年。始追賜今名。亦異矣。至嘉靖十六年之穎殤王。則生僅一日而薨。十六年之薊哀王。則生僅半月而薨。亦追加王爵。賜上諡何也。因思成化元年正月十九日。上第一子生。為昭德宮萬貴人所生。本年十一月廿六日薨。時萬寵冠後宮。吳后亦因之而廢。所生乃元子。且已及期月。竟不加封。亦不賜名。時李文達當國。蓋以下殤未足當儲位之重。其見卓矣。至世宗長子。以嘉靖十二年八月生。十月薨。為閻妃所出。甫兩月耳。追名載填冊。諡為哀沖太子。與憲宗朝迥異矣。時永嘉張文忠第三次為首揆。

  △慶府前後遭變

  【慶府前後遭變】慶王為太祖第十六子。初之國韋州。徙寧夏。在今鎮城中。傳至王台浤。先以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之亂。守國有勞。特賜敕慰諭。且以黃金三百。白金五千賚之。未幾。督兵太監張永、都御史楊一清。參其諂諛寘鐇。稱臣卑辱。奉旨追還賜敕及所賜物。至嘉靖四年。又坐不法。降庶人。以兵圍守之。止給祿三百石。又徙西安府禁錮。台浤四傳而為今王伸域。以萬曆十九年襲位。二十一年遭劉哱之變。為所劫質。亦諂附亂卒。以求苟免。奉嚴旨切責。後事平。自言困辱之狀。又撫按奏慶獻王妃方氏。抗節不受汚以死。得旌。且遣官撫慰。賜金修葺宮殿。蓋前王先賞後罰。後王先貶後襃。雖所被國典不同。總之變起意外。屈節兩番。抑揚互見。言之均堪泚頰。建國雖二百年。盡喪親藩之體。可恨亦可羞矣。

  △二郡王建白

  【二郡王建白】嘉靖初年。襄府棗陽王祐楒。疏請追崇興獻王。如張、桂言。幷及宗室久錮窮困。欲開四民業。以安貧宗。且省祿糧。得旨襃其興國議。而宗室事不允行。三朝以來。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談及此事。終齟齬中格。至今上始決意下令。一切宗人。俱得充諸生應舉。為中外官。天潢二百餘年抑鬱之氣始吐矣。又嘉靖九年。禮部因覆慶府豐林王台瀚疏。上手作書。與諸親藩。欲將帝子應封者俱止為郡王。而親王次子。俱封鎮國將軍。先以書示少傅張璁。璁謂果如此。天下將謂主上薄于本根。非親親盛節。不如節其歲祿。如京朝官本折兼支為便計。上遂持不下。而減祿之議亦格。至末年始定宗藩條例一書。于是減省祿米。而諸藩亦自謂損祿以紓民困。因為成例。以至于今。竊謂世宗此舉。盡善盡美。天子之子有限。而藩王支子無窮。帝子得郡王。如靖江王府事例。體不加貶。其王子皆鎮國。則冊世子、冊妃、及建府第等費。以至儀衞宮屬。又細而校尉樂戶之屬。所費不貲。皆得省罷。又體統不太崇重。與地方長吏不至爭禮相詬病。況奉國中尉之下。舊不降爵。此議若行。又可遞降至七八品。其裨國計甚大。永嘉當國。肯任勞怨。獨此事不能將順聖意。使宗藩不億。漫無節制。民生日匱。隱憂正大。惜哉。

  △鄭王直諫

  【鄭王直諫】鄭王厚烷。以嘉靖十年獻白鵲二于朝。上大喜。命獻之宗廟。薦之兩宮。傳示百僚。庶職廷臣多獻賦以彰聖德。時太常卿管國子祭酒許論。上白鵲論。司業陳震。上聖德感靈鵲頌。尤為上所嘉納。命付史館。是為獻瑞禽之始。至十八年。厚烷又奏境內溫縣產瑞麟。蓋又踵各撫按獻瑞之後矣。至二十七年。又上疏勸上修德講學。幷上四箴及演連珠十首。以上簡禮怠政。飾非惡諫。及神仙土木為規。上大怒。手批其疏曰。爾探知宗室謗訕。故爾效尤。彼勤熨一無賴子耳。爾真今之西伯也。未幾因鄭王上表。誤失稱臣。遂削爵錮高牆。所謂勤熨者。故周府鎮國中尉也。亦以是年先上疏。譏切上齋醮興作。且以秦皇、漢武、梁武、宋徽為喻。上已斥為庶人。錮之鳳陽矣。鄭王之疏即繼之。氣亦甚壯。但貢諛于先。而切諫于後。似乎市名釣奇。史稱其好為詭激不情之事。非誣也。隆慶初。復爵赦還國。增祿四百石。壽考無恙。直至今上辛卯年始薨。嘉靖六年。河南靈寶縣。河清五十里。鄭府盟津王長子祐橏。獻河清頌。上悅。賜敕襃獎。鄭王厚烷匿之不發。祐橏上疏訴之。上命烷速還。仍吝不與。上怒。鐫諭甚厲。始歸于盟津。至嘉靖九年八月。河南懷慶府產瑞麥、瑞瓜、嘉禾。鄭王厚烷又奏。此知府王得明善政所召。上命河南守臣獎諭得明。蓋其獻諛無恥。非一日矣。方上之事玄也。又有駙馬都尉鄔景和者。尚興獻帝第二女永福公主。主先逝。景和以戚臣召入西苑。供撰玄文。上疏力辭云。臣不諳玄理。不敢奉詔。上震怒。奪爵發原籍為編氓。景和本直隸崑山人。遂流寓吳中。歲久以公主墳墓南北隔遠。不得奉祭祀。哀請乞還。上憐而許之。亦至穆宗登極。始復其爵。與同時駙馬京山侯崔元。貞邪霄壤矣。

  △鄭世子讓國

  【鄭世子讓國】鄭世子載堉者。鄭王厚烷之嫡長子。好讀書。明曆法。久為世子。當襲位。不願受爵。自萬曆辛卯。辭疏屢上不允。至乙巳年。疏猶不止。禮部議載堉以世子之爵終身。而命其子世孫翊錫代管府事。以待異日承襲鄭王之爵。上已允行。載堉復疏力辭。謂庶子襲封。有違祖制。且于近日欽頒要例所載相戾。又言身年七十。衰病不堪。宜令載璽襲盟津王。代理府事。他日入繼親藩之統。而身及男。退居庶子襲封郡王之例。上嘉其恬讓。襃美甚至。特允其請。且命其父子俱以世子世孫終老。而聽孫承郡王爵。按載堉本鄭國始封靖王瞻埈之六世孫也。靖王傳簡王祁鍈。生十二子。其第四子為東垣王見■〈氵貢〉。則載堉之本生祖也。簡王傳康王祐■〈艹漗〉無子。序應簡王第三子見枔之子祐橏入繼。而見■〈艹漗〉先以罪廢。乃以見■〈氵貢〉長子祐檡。進封鄭王。是為懿王。懿王薨。子厚烷立。即載堉之父也。厚烷以諫世宗玄修錮高牆。穆宗放還。復國加祿。至今上辛卯始薨。而載堉應立。逮讓國之議起。遂以東垣故封還之。考鄭封 【 封字據寫本補。】 三世而絕。祐檡入紹。已追爵乃父見■〈氵貢〉為定王。至厚烷而南面亦三世矣。盟津既以罪斥。至載璽亦已四世稱庶人。無復敢以倫序為言者。載堉一旦棄大國而就郡封。似屬矯情矣。細考嘉靖六年。祐橏為盟津革爵長子。撰河清頌以獻。上大悅。賜敕襃異。而厚烷匿之。上屢下詔詰責。始還之。其後祐橏又請復父爵。而上不許。益疑恨厚烷。而烷所上表。偶誤稱弟不稱臣。且又抗疏諫止齋醮。上意轉怒。橏因訐烷謀反。烷亦訐橏擅殺良民。上命勘覈其事。既覆奏至。則謂謀反盡誣。但規切至尊。法當首論。橏縱惡播殃。亦宜治罪。於是烷廢錮。而橏亦重譴。蓋兩宗仇隙。積有歲年。載堉自度一受國封。傳襲年久。則前釁逾結難解。既不忍明言先王互訐受禍之狀。又不欲再訟盟津父子革爵之由。但以宗法世次。自請避位。而以鄭國還之祐橏之子孫。既蓋乃父生前忿競之愆。又杜載璽他日報復之念。其慮深。其謀遠。真仁人孝子用心也。吳之季札。契丹之李贊華。何足多讓。而禮臣不能詳稽往事。一表苦心。僅以仁讓見襃。乞賜敕豎坊而已。惜哉。○先是厚烷竄錮。載堉遂結庵於宮門外。席藳飯蔬。孑居者十九年。迨厚烷歸國。始回府。又奉事其父者二十五年。終於辭國。連章上控。又十五年而始得請。真天潢中異人也。

  △景恭王

  【景恭王】景恭王為世宗第四子。時哀沖、莊敬二太子先薨。景王與穆宗同歲生。僅小一月。母靖妃盧氏。為上所寵。幾有奪宗之漸。與穆宗同日封王。後之國僅四年而薨。無子。國除。其妃仍還京居恭王舊邸。至今尚在。然孤嫠困悴。幾不聊生。景王乳母年已篤老。至行乞闤闠。余幼時曾識之。備道當日章華兔園之盛。及恭王驕侈漁色。輒潸然泣下。使聽者惘然。

  △藩王獻諂

  【藩王獻諂】嘉靖初年。議追崇興獻王。其得志而取富貴者。如張、桂諸人不必言。即親藩。亦有楚王榮誡貢諛附和。僅得敕賜獎。他無所襃賞。鄭府棗陽王祐楒。亦頌言大禮。尋以罪削爵。援議禮功。得復故封。而楚府儀賓沈寶者。亦以言大禮得加一品服俸。後以誣奏楚王顯榕謀叛。勒為編氓。至嘉靖中葉以後。則世宗方西宮修齋醮。其時方士如邵、陶輩。士人如顧、盛輩不足論。而親王如徽恭王厚爝。及其子庶人載埨。相繼附會事玄。俱給金印。並封真人。遼庶人憲■〈火節〉效之。亦得印幷真人號。二王俱恃上寵。橫於其國。未幾俱以淫虐不道。坐法廢削。徽、遼二先王俱不祀。夫以天潢价藩。下同諧媚邪佞。所得幾何。而禍不旋踵。楚王雖免於身。其子愍王為世子所弒。及其孫也。遂有今日華奎假王之勘。吁可戒矣。

  △趙王縊死

  【趙王縊死】俗稱夜臥不得獨一室。慮有鬼物侵擾。又相傳室有投繯者。必覓一人為替代。始得託生。因戒人獨寢。此皆俚言。不足信。然有極異者。趙康王厚煜。文皇帝六世孫也。讀書下士。素著令譽。晚年屏絕妃御。獨居一樓。入夜唯一小童侍寢。偶夜起捫王足。見王縊於床下。驚呼妃張氏。王第四子成臯王載垸。入視。則王氣絕久矣。竟不知薨以何時也。王以正德十六年嗣位。以嘉靖三十九年薨。在位凡四十年。壽六十三。王生平無過失。不應受鬼瞰。徒以仁柔少斷。未薨數日前。侍兒有見王者。咄咄自語。若有所恨。或云事起于張妃及成妃。而長史輩懼罪。乃架咎于通判田時雨。詔械至彰德府王封內斬之。王府建樓。必無人雉經。即有之。王必避不居。何以得此。想其或有曖昧。未可知矣。趙王世子、世孫俱先卒。僅曾孫常清在。世孫夫人。遂奏以載垸攝府事矣。于是人益疑王之死。專為張妃與成妃事。慙恚自經云。

  △徽王世封真人

  【徽王世封真人】嘉靖間。徽王厚爝。國鈞州。性好琴。以與知州陳吉爭斵琴事。訟于朝。上為杖殺巡撫都御史駱昂。戍州守吉及巡按御史王三聘。時論不直王。王心不安。因以重賄賂上所幸真人陶仲文。言王忠敬奉道。上悅。封為太清輔玄宣化忠道真人。鑄金印賜之。薨諡恭王。次子載埨嗣位。用南陽人梁高輔者。修房中藥。取紅鉛梅子。配以生兒未啼時口中血。名為含真餅者。服之而效。遂以藥達之上。幷遣高輔因陶仲文以進。上又悅。封高輔為通妙散人。仍封埨為清微翊教輔化忠孝真人。賜金印如其父。後高輔在京為上取梅子不得。乃以書求埨故所蓄者。埨不應。高輔始怒。而上亦疑高輔幷疑埨矣。久之上意愈厭埨。埨懼。遣儀衞官紀旻齎紅鉛送仲文。以轉獻于上。時高輔已與仲文有隙。廉得而奏之。上以密札諭仲文。有莫管徽事之語。而埨勢益孤矣。會其部內民耿安等奏王搶子女佔田宅事下彼中勘。勘官輩以乃父斵琴之役。禍延撫按。追恨之。因附會成大獄。旨下革祿米三之二。幷追奪真人金印。王益迫。欲佩始封莊王金符入京自辨。撫按遂取傳聞誹謗語入招詞。旨下革王爵為庶人。押發高牆。廢其國。埨聞命先縊。其正妃沈氏等十六人。旋亦投繯死。次妃林氏等取帛殉者。前後五十餘人。事聞。許槀葬城外。子女俱送會城周府收管。不許請婚封。事在嘉靖三十五年。至隆慶初元。始赦還。以一琴細故。餘殃再世。覆磐石之宗。埨雖有罪得禍。亦不應至此。哀哉。正德中。淮王祐■〈木巳〉。亦與寧庶人宸濠爭琴。陷■〈木巳〉幾覆國。其琴名天風環珮。乃淮王先世所傳異寶也。○鈞州犯今上御名。已改禹州矣。其始封徽也。為莊王見沛。在成化十七年。至弘治二年。乞陞州為府。時王端毅 【 恕】 主議不從。至嘉靖五年。厚爝復申前請。終以非故事不允。然則兩王特以藩封之重。欲陞郡示尊。而憲宗之封沂。穆宗之封裕。二州俱無議及陞為府者何也。

  △遼王封真人

  【遼王封真人】遼廢王憲■〈火節〉。喜方術。性淫虐。時世宗奉玄。則亦假崇事道教。以請於上。得賜號清微忠孝真人。賜金印。及法衣法冠等。■〈火節〉每出。輒服所賜衣冠。前列諸神免迎牌。及拷鬼械具。已可駭笑。乃至入齊民家。為之齋醮。自稱高功求酬謝。尤為無賴。又以符呪妖術。欲得生人首。適街有醉民顧長保者。被割喪元。一城驚怪。其他不法尤多。至穆宗御極之二年。為巡按御史陳省、禮科給事中張卣所糾。奪真人印。又為巡按御史郜光先發其十三大罪。上遣少司寇洪芳洲往勘。洪推鞫峻刻。與道臣施篤臣。務為深文。致■〈火節〉國廢身錮。後江陵公敗。其母妃尚存。歸咎江陵。求復國。廷議還故庶人骸歸葬。而國不許復。議者以此實江陵之罪。已屬可笑。乃洪氏之子謂朝選不從江陵指授。以至殞身。又謂勞道亭 【 堪】 中丞以諂故相陷洪于死。洪得復官。勞至遣戍。舉朝無人辨白其事。尤堪浩歎。徽、遼二王。俱以左道邀上寵。一甫及其子。一不免于身。並至夷滅。雖其自取。而當時承勘諸臣。各以私意陷親藩于極典。傷國恩甚矣。

  △遼廢王

  【遼廢王】江陵初歿。上未有意深罪之。特忿馮璫久橫。意甚銜之。張蒲坂已當國。因授意同里門生李御史 【 植】 彈治馮保。幷其掌家內官張大受。書記徐爵。以嘗上意。初無一字及江陵也。及嚴旨逐保於南京。諸言官知上意已移。始交章彈射故相。而臺中江東之、羊可立。最先上疏。上尋晉三臣少卿。以旌發奸之功。于是故遼府母妃。亦露章訴冤。而籍沒之旨下矣。故廢王憲■〈火節〉淫虐不道。巡按御史陳省劾其罪。皆不枉。江陵初無意深求。時廷遣刑部侍郎洪朝選往勘。得其殺人諸事。謬加增飾。且鍛鍊不遺餘力。而遼社遂屋。然事在隆慶二年。張為次揆。其燄未熾。亦不得謂張獨主滅遼也。是年洪還朝。次年己巳。即以大計劾致仕。又上疏自辨。命閑住。洪歸閩後。為撫臣勞堪訐其居家不法。瘐死獄中。洪子官生競伏闕控辨。謂勞為江陵效力報冤。致死乃父。詔還其故官。勞坐遣戍。而遼國終不得復。勞既以承望抵罪。然洪之處遼獄。人多尤其已甚。反用忤權昭雪。亦事理之未允者。洪初撫山東。聞章邱李少卿 【 先芳】 家富藏書。與借觀不與。因起大獄。破滅其家。李以恚恨死。及洪非命。或謂有天道焉。于東阿筆麈。但記洪芳洲為少司寇時。逼死故都御史楊順。以媚華亭。不知有章邱李中麓事也。洪與中麓同年進士。以此人尤薄之。

  △遼王貴烚罪惡

  【遼王貴烚罪惡】遼王憲■〈火節〉之廢也。事在隆慶初年。人至今有稱冤者。蓋歸罪張江陵有意殄之也。不知遼之惡當廢久矣。遼簡王植。為太祖第十五子。有庶弟二子通川王貴烚嗣遼王。在位十五年。屢為撫按科道所彈治。英宗每降書戒之不悛。至正統四年。事盡發。初與江陵、瀘溪二郡王淫亂。又姦通千戶曹廣等妻女數十人。非理姦死者十餘人。又杖死長史杜述。擅笞荊州知府劉永澤。假以進貢為名。奪彝陵、江陵等州縣軍民柑橘。起人夫逼死者三十人。以軍人許俊賜儀賓劉亨為奴。以許俊妻賜儀賓周英璧與之奸。其他罪不可勝紀。上召王至京親鞫之。且示以諸彈章。王輸服無辭。乃命遣歸。革爵為庶人。伴守墳塋。仍支歲俸一千 【 千原作十。據寫本改。】 石。以其庶弟興山王貴燰嗣封。蓋貴烚之當失國有餘辜矣。時去國初未遠。內閣三楊等。未敢輒移 【 寫本移作夷。】 同姓大國。故僅從薄罰。又二世為王恩■〈釒〈九上日,上中下〉〉。以私怨一日殺宗室鎮國將軍恩鑡等八十人。不數日而長子死。未幾王亦疽發背薨。又一世而憲■〈火節〉終覆其祀。積不善遺殃如此。○貴烚之子豪■〈濕,土代氵〉。仍受貴烚初封郡爵。至今傳國不廢。而憲■〈火節〉之子俱革為庶人。徙楚府鈐束矣。按隆慶二年。刑部侍郎洪朝選。所上憲■〈火節〉罪狀甚詳。皆罪在赦前。談者反謂洪不阿江陵。欲存遼得罪。真說夢耳。

  △楚宗伏法

  【楚宗伏法】楚宗劫槓一案。起于道臣周應治之報反。成于撫臣趙可懷之鐐杻。後來處分誠過。然劫掠貨財。又無端殺一巡撫尚書。何可末減。獄成賜死足矣。身首異處。已覺太過。至行刑顯陵。則舛甚矣。顯陵為興邸舊園。與太祖子孫何預。而祭告之耶。始則地方諸臣貪功。妄報稱兵謀逆。一時喜事者。如鄖陽巡撫胡心得等。勒兵境上。疏請會師。張大其事。以致用此重典。今攻故相者。至謂楚宗無死法。此議又未確。時賢特欲白江夏之冤。甚四明之罪。未免矯枉過正。總之前案失之苛。後案失之縱。皆時局使然。非通論也。善乎袁中郎之詩曰。國體藩規俱不論。老臣塗血也堪憐。盡之矣。

  △英燿弒逆之由

  【英燿弒逆之由】楚愍王顯榕之被弒也。事在嘉靖二十四年正月。相傳世子英燿。烝愍王所嬖方三兒。篡致于室。懼為父所廢。遂起異謀。與逆徒約以上元觀燈舉事。至十八日邀愍王宴。進鴆不效。乃用銅瓜擊斃。以中風暴卒。訃于各宗室。時撫按先以實狀聞。世宗械燿至京伏誅。向來爰書。及史所書。皆然。然聞其端不由此。先是愍王暴于其國。內外俱不能堪。人已離心。而英燿病躄。不良于行。其父又愛次子英■〈火僉〉。欲以位畀之。屢說燿曰。若苦足疾。何以不棄名爵學長生。燿以是恨怒。決意為冒頓之舉。其後英■〈火僉〉果得立。沒于隆慶之五年。諡恭王。子為今王華奎。即近日宗室所訟。為抱入者也。廢長立幼。未有不敗。如袁紹、劉表。今幸免者。其子弱耳。

  △楚府前後遭變

  【楚府前後遭變】楚王為太祖第六子。傳至愍王。見弒于世子英燿。燿伏法。以庶子英■〈火僉〉嗣位。是為恭王。在位久無所出。說者譁言不男。如晉海西公晚年為後計者甚密。曾屢示意所厚藩僚。俱懼禍不敢承。乃謀於嬖倖。因有孿生二子事。英■〈火僉〉薨。子尚幼。以武岡王顯槐監國。武岡習知其所名子狀。盡取先世所藏珍異寶貨以去。國人畏發往事。不敢詰。今王嗣爵已三十年。宗人不復奉其約束。王尚以法繩之。致有華越等訐奏。朝議不能決。郭江夏署禮部。素不平其事。力主發勘。因而去位。禍延縉紳。至今未已也。按英燿以嘉靖二十四年弒逆。三十五年徽王載埨以奪田宅子女。四十二年伊王典■〈木英〉以淫虐不法。未幾遼王憲■〈火節〉以酗橫殺人。俱削爵除國。身錮高牆。子孫俱為庶人。此三國。不過縱汰失道。尚至廢錮。英燿躬為大逆。惡踰商臣。只宜汚瀦其宮。止存郡王。聽鄰藩節制如故事。何以茅土儼然。致恭王有李道兒之疑。然則愍王二子。一剚刃所生。一自斬其祀。皆覆載所不受也。時當國者為夏、嚴二公。其見終出新鄭、江陵之下。令人邑邑。○弇州所紀。止云東安王顯梡管理府事。蓋顯槐監國。淫婪不法。擅殺多命。為撫按所劾。始改命顯梡。弇州偶失記顯槐耳。

  △楚府行勘

  【楚府行勘】楚宗室華越等之訐王也。初沈四明當國。意不欲發其事。遂令通政司遏之不上。乃主訐王者郭江夏也。時正署禮部。直發沈遏疏事。郭因此為給事錢夢臯、楊應文輩所彈劾去位。楚亦得罷勘。其冬即有妖書一事。錢、楊與康御史輩。竟欲坐江夏主使。因而波及次揆沈商邱。至緹帥王之楨者。則欲坐所仇同僚周嘉慶。賴大璫陳矩力爭而止。諸言者謂江夏父曾受楚王笞。借報仇。引楚故相廢遼事為喻。不知江陵已冤。此更冤之冤者。當楚恭王壯年時。吾鄉有沈樟亭者。 【 名失記】 為楚紀。善相得如魚水。一日。忽出春申君、呂陽翟二傳示之。沈知其旨。以死謝。不敢當。王意遂移。置不復道。而他有所屬矣。尋報筦簟之祥。沈懼禍及。致其事歸老于杭。沈即馮祭酒外翁。親為余言。且歎曰。郭明龍憨矣。此事重大。得實時必殺數百人。四明不欲行。亦老成之見。但迎合者詈郭太甚耳。妖書事寧。郭僅而得免。越一年乙巳。錢給事輩。以京考當謫。中旨留用。蓋當事者酬劾郭之勳也。然諸公終不安其位云。

  △存楚

  【存楚】癸卯楚事興。時議存議勘者不一。其中各有所為。至議存者更多出私心。時惟趙南渚司徒。最稱清正。亦主免勘。蓋非謂郭江夏之說為非。但以事體重大。當麗極典者多人。且年已久遠。株連逮累。一方騷動。固謀國長策也。當國者方憎江夏。示意所厚。言路力攻之。至云郭父曾被楚王笞辱。以此挾仇。不知郭父起家孝廉。曾守大州。楚王安得笞之哉。郭甫出國門。而妖書事起。給事錢夢臯輩。遂直以坐江夏。且波及歸德次揆。而人心始大不平矣。是時趙司徒方署銓部。大不直之。遂欲外遷錢給事。首揆四明怒甚。擬旨留錢。而司徒所署印。亦遂奪與楊少宰署掌。司徒非附四明者。特存楚一事。偶與之合。而心事則徑庭矣。建白諸公。不悉趙生平。概以四明黨目之。有識者豈肯輕信耶。

  △蔡虛臺辨疏

  【蔡虛臺辨疏】癸卯楚府議勘。郭江夏因之去位。旋以妖書。陷之幾死。此人心所久憤者。近年來事漸白。四明謝政。江夏望益重。一時與郭異同者。多罹白簡。或借他事中之。故儀郎蔡虛臺 【 獻臣】 其一也。己酉冬。將舉明年外計。時蔡已歷轉按察使備兵常鎮。南御史汪懷德管下巡江。遂露章彈之。擬坐不謹。中多臚列。亦及楚事。蔡乃抗章力辨所以。幷往日堂屬不相得之故。于楚事尤娓娓。今疏已無可覓。偶記其末數行。檃括頗核。因記之。○總記一時在事諸臣。始終欲勘楚者。郭正域也。始終欲存楚者。趙世卿也。心欲存楚。而口不敢言。姑推其事。與廷臣會議。而陰緩其事者。李廷機也。受楚重賂。而忽勘忽不勘。以俟內之自罷者。趙可懷也。楚撫按覆疏至。而猶持勘結之說者。臣與張問達也。問達有揭。臣有疏。可覆按也。蓋欲勘楚者。為耳聞目擊之真心。而欲存楚者。亦老成持重之穩計。第存之易。而勘之難耳。正域慷慨任事。天宜祐之。可懷首鼠兩端。天宜殛之。獨恨擁戴諸臣。希光附景。以山中之宰相。奉為驅除之主盟。異日出山。未免少減福力。恐亦非正域意也。先臣王用汲之言曰。逢君之惡其罪小。逢相之惡其罪大。臣則曰。逢相之惡其罪小。逢將相之惡其罪大。云云。○故事。大計例不許辨。辨者有厲禁。疏上後。人皆為蔡危之。及察處止降三級。亦以其詞直也。蔡今亦已起補矣。○王堯封訟言蔡之枉。于是與汪御史俱外出。

  △廢齊之橫

  【廢齊之橫】齊王為太祖第七子。建文中坐廢。靖難後復封。後復以謀叛除國。錮南京。其子孫皆庶人。有庶糧。無名封。今支屬漸繁。橫行留都。廊下諸鋪。院中諸妓。動輒出票。取物不還值。薦枕不損橐。以至僧寺亦罹其害。間有自愛者。不多得也。尤可笑者。負販不得志。即設一几北面拜。自稱謝恩。次日繫金帶服象龍拜客。家中受人謁賀。正不知此章服從何來。都下百寮習見。以為故常。不復致詰。亦隨例與往還。正不可解。

  △宗室通四民業

  【宗室通四民業】本朝宗室厲禁。不知起自何時。既絕其仕宦。幷不習四民業。錮之一城。至于皇親。亦不許作京官。尤屬無謂。仕者僅止布政使。如嘉靖壬辰探花孔天允。榜下選陝西提學僉事。時方弱冠。尋任浙江提學副使。後官至左轄而歸。他不可勝紀。向來諸名公。如弇州輩。屢議開禁。未有敢任之者。頃者建立皇太子詔內。直許習儒業。入庠序。登鄉會榜。于是天潢不億。始有昇朝之望矣。此二百年來。最快心事。沈四明實草此詔。且青宮肇起。鬯普天久鬱之望。雖聖心默定已久。非出臣下贊決。然偶值其時。特四明為時議所不與。遂無稱其勞者。在他相或不免貪天功矣。

  △宗室名

  【宗室名】今帝系。以及各藩府名。其上一字為太祖所定。而下一字以五行相傳。其請名時。則禮部儀制司官製名以賜。年久人多。不勝重複。至創為不雅之字。而以金木水火土附之。最為可笑。至有讀其名。而令人捧腹絕倒者。因見宋人。亦有寓謔于宗室賜名。如士羯、士■〈艹巳〉、士崑、士綏之屬。蓋以四字與揭起尿同音也、刻薄無禮。蓋古今同然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